分享

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看看它就知道了

 零壹贰012 2019-05-31

随着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本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加大了挖掘力度,尤其是一些近陆海岛上分布的植物,如海滨木槿(戳这里回顾)、芙蓉菊、厚叶石斑木、红楠等,它们天生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耐热、耐盐碱、耐贫瘠等),已经在当代园林中崭露头角,今天就来介绍其中之一的滨柃。

滨柃的原生生境常年大风,在开阔的地域,只能伏低“躲”在岩石等突起物后面,一露头就被吹弯,这种板寸头般的风成冠型也是海岛植被的一个特色。(本文作者 摄)

1
大神也认错的植物

柃属 (Eurya Thunb.) 隶属五列木科 (Pentaphylacaceae Engl.)(原为山茶科 Theaceae Mirb.),多为灌木或小乔木,稀可长成高大乔木,如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信宜毛柃(E. velutina),可达25米。

柃木,滨柃的同属近缘种(本文作者 摄)

本属在我国分布有83种,许多种类形态非常相似,难以区别,但我们今天的主角滨柃(E. emarginata)是柃木属中易于辨识的,与大多数分布于内陆山地的成员不同,滨柃与柃木(E. japonica)主要分布于滨海山坡灌丛及岩质海岸石缝中。

滨柃的开花枝条,叶片与龟甲冬青十分相似(@刘军 摄)

不过,不得不吐槽一下,通贝里(Carl Peter Thunberg 1743-1828)大神,作为柃木属的建立者,1784年发表滨柃时,将它错认成了冬青属(Ilex L.),并以 I. emarginata Thunb. 进行发表,1904年日本著名的植物学家牧野富太郎(Tomitaro Makino 1862-1957)进行了修订。

滨柃的异名,第一条便是Ilex emarginata...没想到大神也在它身上翻了车!

2
逆境中求生

滨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闽沿海与台湾岛的岩滩石缝生境,低矮的灌木属性,加上无毛无翅无钩的种子不利于种群扩散,导致种群规模较小,遗传多样性水平较其他海岛植物,如全缘冬青、红楠等低。雪上加霜的是,滨柃还是雌雄异株植物,如此天不时地不利的条件下,滨柃为何依旧能年复一年顽强的生长在各处未受人为干扰的岩滩上。

逆境中求生的滨柃(本文作者 摄)

有科研人员出于好奇,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它在舟山群岛的种群遗传结构,意外地发现不同岛屿间滨柃种群发生了个体交流,而全缘冬青和红楠均未发现岛屿间的个体混杂。

滨柃一个开花季后可结出大量果实(本文作者 摄)

原来生于海边岩滩的滨柃,它的果实和种子能随海水漂移到附近岛屿,通过种子漂移建立起基因流,这相当于在岛屿间架起了基因交流的桥梁,这对于维持滨柃在舟山群岛的稳定繁衍是有利的。而全缘冬青和红楠的种子经过海水浸泡后几乎无法萌发,它们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均高于滨柃。正是应了那句“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但打开了一扇窗”。

3
借着冬青出名一把

由于具有耐盐碱、抗风浪的特性,在沿海的绿化中开始被人们重视,现在滨柃可在我国沿海港口码头、滨海公园、沿海风景林、防护林中得见其身影。此外,滨柃耐贫瘠,可通过纤细密集的根系吸附于岩缝内,在一些垂直面或大坡度的绿化中具有应用潜力,如一些宕口、废矿区等,被冠之以“超级龟甲冬青”的美誉。

滨柃花特写(本文作者 摄)

在日本的文化中,柃属也叫ヒサカキ属(即姫榊属),从字面上不难与寺庙或神社联系在一起。这里的姫榊即柃木,常用于神社的祭祀活动。至于滨柃么,就叫滨姫榊(ハマヒサカキ),但可能由于枝叶不够平展,不在祭祀活动中出现。而“榊”指的是五列木科(原山茶科)红淡比属的红淡比(Cleyera japonica Thunb.),它是制作玉串的主要材料。

红淡比(本文作者 摄)

草木ID卡

中文正名:滨柃

中文别名:海瓜子 凹叶柃木

学名Eurya emarginata (Thunb.) Makino

科属:五列木科(原为 山茶科) 柃木属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2米;嫩枝圆柱形,极稀稍具2棱,粗壮,密被黄褐色短柔毛;顶芽长锥形,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叶厚革质,倒卵形,两面均无毛,中脉凹下,侧脉约5对,在上面凹下。花瓣5,白色;雄蕊约20枚,花药具分格;子房圆球形,3室,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顶端3裂。果实圆球形,成熟时黑色。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6-8月。

原产地:产于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及台湾等地;多生于滨海山坡灌丛中及海岸边岩石缝中。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辰小山

5分钟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