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葬的一把金柄铁剑,是墓主盗墓所得,专家:铁才是无价之宝

 youxianlaozhe 2019-05-31

随葬的一把金柄铁剑,是墓主盗墓所得,专家:铁才是无价之宝 | 文 三只眼文斋

陕西省的宝鸡市,古称陈仓、雍城,誉为“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公元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 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为国都,共历时294年。秦汉时期,宝鸡都算得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地区,是公侯将相往来频繁之地。因此,在这里出土了许多国宝级文物,毛公鼎、散氏盘、大克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何尊等,这使得宝鸡成为考古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

1992年5月,在现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益门堡村一带又发现了两座春秋墓葬,考古发掘中把它们成为一号墓和二号墓。这两座春秋时期的古墓并不起眼,墓葬规格十分简陋,连盗墓贼都看不上眼。附近的大墓常常都传出被盗挖的消息,然而,历经2500多年,这两座古墓却一直安然无恙。作为保护性的常规考古,对这两座古墓的发掘只调派了宝鸡市里的一支考古工作队,却没想到,这次考古发掘竟成为“20世纪陕西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这两座规格简陋的普通墓穴出土了大量的金器、玉器、铁器、料器(古代玻璃)等珍贵文物。许多文物美到极致,让考古专家挪不开眼睛。特别是二号墓,在不足3平米的墓穴中,珍贵文物超过200件,无一不是精品。其中金器最为丰富,占到了出土文物总数的一半以上,如金环首铁刀、金环首铜刀、金络饰、金串珠、金带钩等,都属极为罕见的文物。文物的种类多、品相好、数量大的特点,与墓穴的简陋格格不入,其中黄金饰品重大3公斤,跟墓主入葬的“寒酸”完全不相称。

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把金柄铁剑。出土时有丝织物包裹的剑身虽然已经绣钝,但剑的柱脊仍明显可见。剑柄是用黄金采用“失蜡法”浇铸而成,呈镂空状浮雕。剑柄上铸刻云勾纹和圆珠纹,并形成了变体的蟠虺纹,镶嵌着绿松石及料珠等装饰品,精美绝伦,其雕刻技术、手工镶嵌工艺就连现代人也望尘莫及。按照专家的说法,这把金柄铁剑除剑柄所体现出的精巧工艺外,其实最有价值的是铁剑的剑身,黄金有价,而当时“铁”才是无价之宝。

专家解释,金和铜的熔点分别是1064℃和1083℃,而铁的熔点为1535℃。冶炼金属,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温度,在奴隶社会人们所用的燃料大都是木材,而木材燃烧的温度,根本不能融化熔点高的金属,比如“铁”。所以,中国历史上首先冶炼出了铜,而后冶炼出了铁。铁器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重要表现,也是提高生产力的基础。由此可以断言,2500年前的古人已经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冶铁技术,冶炼工艺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铁,在春秋时代可算得上是无价之宝了。

但是,墓葬规格的简陋,只能说明墓主在当时的地位低下。然而,一个地位如此低下的人怎么能拥有众多豪华的随葬品,与同时期诸侯王墓相比毫不逊色?专家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中。渐渐地,有一种推断让大家非常惊讶而又非常具有说服力:二号墓中的随葬品是墓主盗墓所得。有专家经考证后提出,二号墓中出土的文物,与益门春秋墓葬中的王室陵地——秦公一号大墓的随葬品极其相似。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也是考古所知盗洞最多的墓葬。难道这些稀世的随葬品真是盗自秦公一号大墓?

带着推测和疑问,专家们又重新将这次出土的文物,与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 3500余件文物,包括金器、玉器、铁器及石器等,进行仔细地对比研究。结果,专家们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这两座春秋时期的简陋墓葬中的随葬品,的确是墓主盗墓所得,死后拿来陪葬的。秦公一号大墓自古至今共有盗洞247个,一直挖到内部椁室。虽经历朝历代严重盗扰,秦公一号大墓仍然遗留下3500余件文件。这个“寒酸”的墓主,生前一定是个盗墓贼,他把取自秦公一号大墓的众多无价之宝当作了自己的随葬品,打算带到“黄泉”享用。

(本文内容属实,金柄铁剑现被称为“秦剑之星”,收藏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