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展”---杨海

 秦缘情 2019-05-31

重走经典之路,开拓发展之路。“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展”踏着中国油画前辈的足迹重温西方求学之路,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之路。

展览名称      路-当代油画家写生作品展

字博溶,1967年11月生于山东烟台。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至今。1995年—1996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院环境艺术系,中央美院电脑美术工作室。 现任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设计学院设计基础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壁画院理事、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油画学会理事。

自述

杨海 / 文

几十年来中国油画界迅速的完成了西方几百年来的形式演变,继而达到了饱满、停滞,难以消化,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何去何从使得真正热爱它的人们备受煎熬。表面来看是表现形式的问题,究其实是文化差异性的问题。

2004年以来的皖南写生我一直在追求着一种形式上的抽象,但具体应是怎样的一种抽象,不知道也一直未曾确切的体现过,间或出现过几张也如空中浮云美丽却不知来始去踪。十几年恍如昨日,变化些许也还是惚兮恍兮捉摸不定,画时或有几分酣畅淋漓但终究感到的仍是紧皱不舒展,究其实是无明。

近日与夫人做了一个双个展,名曰“如水”,这与画境有关,与个性有关,与我们的民族性有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忽然间明白了也明确了这些年来实践的、追求的正是这如水的抽象。

西方绘画的油性与中国绘画的水性,其间的碰撞经由中国人的实践,必然而然的要落实到水性方面,这是民族性使然。所以其抽象性也必然是东方式的抽象,而其体现则必然是一种意象,似是而非,似无非无,这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中国油画终究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

水亦或浑浊亦或清澈,亦或平静亦或激荡,亦或甜润亦或苦涩,亦或温润亦或犀利……动静有时,如水如释。

作品赏析

《皖南印象之三》 布面油彩    50cm×75cm   2019

《皖南印象之五》 布面油彩   50cm×75cm   2019

《皖南印象之六》 布面油彩   60cm×80cm   2019 

《皖南印象之七》 布面油彩   60cm×80cm   2019

《皖南印象之十二》 布面油彩   60cm×80cm   2019   

《皖南印象之十七》 布面油彩  75cm×100cm   2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