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微信、微博……手机上五彩缤纷的社交软件,在不知不觉间偷走了我们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太过专注于虚拟的交友世界,让我们常常忽视了身边的亲情、友情……是时候放下手机,抬起头看看这个世界了,看看身边的风景,看看自然,细细感受、品味它的美好。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
【审题指导】
①紧抓提示语。这则材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实写照,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沉溺于手机无法自拔,材料已经点明手机偷走了我们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会让我们忽略身边的亲情、友情。因此这则材料的重点应在放下手机,关注身边的风景。所以在写作时考生可以从亲情、友情等角度立意,也可以就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②紧抓关键词。这段材料意蕴丰富,抓住“忽视”“抬起头”“感受”“品味”等几个词,是写好这篇材料作文的关键。这则材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位考生对此也有自己的感悟。如“忽视”是因沉溺手机,忽视了外界的东西;“抬起头”是离开手机,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感受”是脱离手机,用心细细感受、品味生活的美好等。材料正是借此道出成长的真谛,要感受亲情,体会友情,品味世间的一切美好。 ③紧抓题目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意味着考生可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选取最合适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作。“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是指写作时可以选择除了诗歌以外的自己擅长的任意文体进行写作。“不得抄袭、套作”则是要求考生文章必须原创。“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是对真实信息的要求,考生也应特别留意。 【拟题示例及对应选材立意】 ![]()
【范文展示】 嘿,抬起头! 有人戏说,当下手机已成为眼鼻耳口眉外的“第六官”。足以证明手机的重要性,可是试想如果没有了手机,你会怎么样?对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愕然:怎么可能没有手机呢?就是丢了也可以重新买呀!手机丢了固然可以再买,但有些东西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譬如时光,譬如亲情等。所以,请抬起头!留意身边的美好…… 抬起头,父母需要的是你的嘘寒问暖 手机的出现,本应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曾几何时,你在外打拼、疲累不堪,家人的电话就会让你的疲劳消失殆尽使你充满干劲。而今,手机越来越智能了,人却越来越麻木了。手机,已经失去了最的功能。当你每天没日没夜地拿着手机刷微信、QQ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父母在家里翘首企盼、彻夜难眠,只为等你的一通电话;有没有想过,当你在乐此不疲地打王者荣耀的时候,父母坐在你旁边欲言又止,只是为了跟你搭句话;有没有想过,当你拿着手机自拍发微博的时候,父母已经多久没有跟你拍照了!手机,这个本应传递亲情的工具,却成为亲情最大的阻碍。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年轻的朋友,放下手机,抬起头,多陪陪父母吧! 人生不过百年,而我们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能有多少年? 抬起头,友谊不需要冰冷的文字问候 以前,说到聚会,我们首先想到的画面是:围坐一桌的众人,有说有笑,热闹非凡。而今呢?多年不见的好友,围坐一桌,纷纷掏出手机,有刷 微信的,有打游戏的,有写微博的,有QQ聊天的……忙得不亦乐乎。不禁让人唏嘘,朋友见面,竟无半点该有的问候,友谊是否已经名存实亡? 古人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华夏几千年的文明滋养了黄土一般厚实的友谊,莫要让手机使这种情愫变得薄弱。友谊,本不该如此冰冷。 放下你的手机,抬起头,听听富尔格姆的呼吁:“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不要忘了,手拉手紧挨一起。”用手感受对方的温度,用嘴说出你的感动。 【名师点评】文章以“嘿,抬起头!”口语化的且带有祈使意义的句子为题,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以小标题“抬起头,父母需要的是你的嘘寒问暖”和“抬起头,友谊不需要冰冷的文字问候”的形式行文,新颖独特;两个小标题一个需要,一个不需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都需要我们下手机,抬起头用心去经营;最后以富尔格姆的话结尾,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又增强了文学性。
终于到底了 4.(河北、山东推荐) 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回味亲友的关爱,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 请以“发现”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
【审题指导】
①审读话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话题为“发现”。“发现”有两层含义,一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二是“发觉”。“发现”可以看作一个动词,例如“我发现了父亲博大而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动词性题目一般的审题立意技巧——在后面加宾语,使文章内容具体化,突出“发现”的情境、过程和结果,从而展开叙事或者议论;“发现”也可以看作一个名词,例如“我今天有一个新的发现”,然后按照名词性题目重在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一基本审题立意原则,明确这个“发现”是什么,这个“发现”带给了自己哪些新的情感体验或者感悟思考,进而引出主题的表达。 ②审读导语。本题目的导语材料,以一组排比开头,分别从“发现书中的新感受”“发现名胜中的景致”“发现自己的成熟”“发现被忽略的幸福”等四个方面,引导考生对“发现”的理解,拓宽写作角度。尾句“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画龙点睛,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③确定文体。此题,可写成记叙文。可以写:“发现读懂父(母)亲很难”“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发现了母亲(父亲、老师)的白发”“发现了爱”“做好人真难”“战胜自己不容易”“初三生活的乐趣”……题目的多样性赋予了内容的多样性,考生可写出很多感人的文章。此作文题,如果写成议论文,则可以通过拟定新的作文题目开拓议论的范围。如“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是成功的必要前提”“发现自我”“重在发现”“有感于发现”“发现——创新”“发现和奋斗”等。还可就发现本身的作用与魅力发表议论。 【补题示例及对应选材立意】 ![]()
【范文展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 时光像潮水一般,冲刷去我“记忆沙滩”上的足迹。但是,那段记忆却如一颗海螺,在潮水中、沙滩上挥之不去,因为它教会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你素描画这么久了,试试画头像吧!”老师说着,从画册中抽出一张大卫像。 我吓了一跳,只见大卫神情忧郁,侧着脸,头发此起彼伏,哀怨的眼神使他的眼睛栩栩如生。 “我不会画。”我低声道。 “不会画学嘛!”老师得意地笑了笑,“第一步,打型。记住,从外到里噢!” 我手臂挥动,手腕轻转,经过老师多次指点之后,大卫头部的雏形终于跃然纸上。 “嗯,下一步,把大概的明暗画出来。”老师看着我的画,点了点头说,“记住,轻一点。” 我苦着脸,嘟起嘴巴,抬头可怜巴巴地望着老师。 “一步一步来,一块一块画!”老师潇洒地留下这句话,大摇大摆地指导其他学生去了。 “一步一步来,一块一块画。”我学着老师的腔调,左手竖起,支在腿上,拖着脸,开始一块一块地画起阴影。 半小时后,老师转回我身后,用手托着下巴,看了片刻,伸手在我的画上点来点去:“这,这,这线条的方向不好。下一步,改过。” 我盯着大卫像,细细观察线条的走向。就在别人正要以为我是否入定参悟宇宙众生时,我开始修改明暗。 又过了半个小时,老师不知何时又转回我身后,笑嘻嘻地说:“还行。下一步,加重。” 我松了口气,拿起4b铅笔,一阵狂涂。 “不赖嘛!”老师微笑着,一甩他飘逸的长发,“你看,只要你一步一步来,画素描,有时候就这么简单!” 虽然事隔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老师的那句“名言”。于是,我一步一步走来,学会了骑车、游泳… 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就会发现在前方等着你的成功!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文体非常清晰。作者首先进行构思、立意,将中心或主题定位为: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就会发现在前方等着你的成功。明确中心即主题后,作者就以自身经历为材料,来加以表现。拿自己的画画生活体验来写,既恰当、熟悉,又感情真挚。文章细节描写生动,特别是描写老师指导自己时,老师的语气、神态等细节,描写得非常逼真、生动。
终于到底了 1.审导语。先看有无导语,若作文中有导语,一定要仔细阅读,它是对作文题目的限定和导向,故审导语是审题目的前提。我们首先要看导语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讲了什么故事,抒发了什么情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以及它是否对作文的立意提供辅助性作用。 2.审题目。审题目是命题作文写作的关键。 (1)题目是一个句子时 ①抓住第一只“眼”——中心词。如:“你是我的太阳”一题,中心词“太阳”即题眼。这个词如果写成生活中的自然物“太阳”那就会错意了,“太阳→光,你是我的太阳→你是我的光”,这里的“太阳”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指向温暖、幸福、光明、希望、坚毅、力量、安慰、宽容等正能量词语。“你”可以是具体的人或者物,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品质,考生可以写“小我”的情感,从身边小事入笔,还可以写“大我”的情感,以风流人物入笔,也可以写哲思感悟,将“你”幻化成“诗歌”“音乐”“书法”等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样写作的范围会更加广泛。“那个影响了我的人”的中心词是“人”,要求一定是写人的文章,要注意通过对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出这个人对你的影响之深。以亲人的影响为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的成长。可以写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对你的影响,也可以写书中那些对你精神成长有影响的人物…… ②抓住第二只“眼”——限制词。如“那个影响了我的人”这一作文标题中,“那个”限定了本次作文的人,是一个,而且是影响非常深的人。“影响”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长时间段内的心理感受,限制了那个人对“我”的意义。“了”,不仅是影响的过程,还是最终的结果。 (2)题目是一个短语时 一般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垒高自己”这个题目中“垒高”是动词,“自己”是名词,“垒高自己”是一个动宾短语,则起修饰作用的词即为“垒高”,故题目的重心应在动词“垒高”上。“垒高自己”是指对自我的一种提升,可以是对自身生活技能的提升,也可以是对自我内心的修缮,可以写“垒高”的方法、“垒高”的理由等。 (3)题目是一个词语时 它本身便是“题眼”。比如“丢”这一标题,文题本身即为题眼。审题时要注意紧抓“丢”这个词,往深层次挖掘,如果只是简单地写丢了钥匙,丢了钱,丢了书包等,势必立意不深,应该侧重写丢掉包袱、怯懦、懒散、骄傲等。再比如“勇往直前”这一标题,可以从“坚持勇往直前”“青春勇往直前”“追梦勇往直前”等角度来写,注意抓住那些青春里不畏艰难、不惧跌倒的事迹、人物或精神品质来写。 3.审写作要求。首先,看写作要求总共有几条,然后逐条细读,最后,在心中形成一个作文的整体框架。
如“夏天的味道”这一作文题,可以直接写在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特殊的味道。也可以抓住夏天的特征来写,比如:那冰镇西瓜的味道冰凉了我记忆中的所有夏季,也甜蜜了我记忆中的所有夏季;那炎热的味道,使我们都无处安放自己,恨不得找个冰窟窿钻进去;那满身的汗味,是运动的味道,是篮球带来的友谊、竞争、合作的味道;夏天是热烈的,是对一件事情热烈、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夏天的味道也是中考、高考的莘莘学子奋斗的味道等等。 如“这一天让我铭记”这一作文题,我们在立意时,首先要明确“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让我“铭记”。为了不落俗套,这一天发生的事情不能是没有主题、没有重点的泛泛之谈,可以是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做成了一件事,可以是自己做了一件孝顺爸妈,让他们开心的事情等,不在于事情有多么伟大,但一定要是有教育意义、催人奋进的正能量的事。 2.另辟蹊径——反向思考 如“熟悉”这一标题,一般考生看到此题目,都会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事、物对自己的一些影响,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反向思考来立意,如从熟悉的事物中我们有什么不熟悉的新发现,从此方面来写会使人眼前一亮。再如“我能”这一作文题,立意的时候,考生可能都会写“我”能做什么,以及这带给“我”的喜悦感或满足感。这样,所写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如果此时你的立意为“我能说我不能怎样”,则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总之,立意最好在合适的情况下反其道而行,这样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3.抓住要点,深挖意蕴 如作文题“我们不一样”,对于这道题目,审题时我们应该紧抓“不一样”这个短语进行挖掘:我们的什么东西“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不一样”有何意义?深入思考后,我们就可以比较深刻地立意了,如“我”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和别人“不一样”;“我”屡遭挫折,但不自暴自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别人“不一样”;在广览群书的氛围下,“我”只读,和别人不一样。 4.全面把握,以小见大 如“风筝”这一标题,与其相关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如果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写,那就什么也写不好。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善于“以小见大”,将写作的范围缩小到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的“方寸之地”。如把“风筝”作为叙事线索,将某件事或某些事组织起来;“风筝”是我和某人友谊的见证,表面上写风筝,实际上歌颂友情;托物寓意,“风筝” 能飞向高空,是自由的,但又在人的掌控之中 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