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今日头条 昨晚,《破冰行动》迎来大结局。 从最初的8.5分,全网吹,“第一神剧”。 到现在,评分掉到7.5分,全网喷,“烂尾”,“迷之感情戏”,“人设崩塌”。 就连导演傅东育,都在5月30日晚,出来发长文向观众道歉。 言辞十分诚恳,甚至对剧中的一些小细节都做出回应。 但,《破冰行动》高开低走,跟这几个小细节真的是强关联吗? 全文不提陈珂又是为什么? 作为观众的我们,都清楚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破冰》的高开低走。 那就是“破冰三傻”。 陈珂,李飞,马雯。 在最后的结局里,他们三人,本着大无畏的精神,勇闯塔寨,直接导致赵嘉良下线,强行煽情; 马雯中弹,陈珂作为一个护士,只会哭着喊“怎么办怎么办”,果然在最后一集陈珂还是没有让我们失望; 李飞拿到名单后,明明可以原路返回,或者原地等待警方支援,结果强行跟东叔刚正面,导致亲爹下线。 难以理解,难以置信。 我们都知道,《破冰行动》,是根据博社村事件而来,但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原型确实是博社村,但是剧本,却是改编自《破冰行动》的小说。 那,小说是怎么结尾的? 第一,马雯。 原著里,马雯没受伤,也没在车上承认“喜欢李飞”、嘱咐陈珂等等煽情戏。 第二,三傻结局。 原著里,李飞就是按照正常逻辑,拿到名单,原路返回。 马雯、陈珂也坐救护车出了塔寨。 结果剧倒好,强行加上三人感情纠葛,导致一死一伤,连续两段煽情。 强行在一个冷硬的缉毒剧中,加入情感桥段,以及角色前后人设的巨大变化。 这让整部剧看下来,有一种“断裂感”。 紧张刺激的时候,会感觉《破冰》值得一切的赞誉。 但是只要镜头一转,来到“三傻”这里,就直皱眉头,气质陡然变化。 这样的感觉,让人非常怀疑导演对于《破冰行动》的掌控程度到底有多少? 现在的《破冰行动》,是不是他最初所想的模样? 黄景瑜,在一次采访时表示,在跟导演和其他主创一起探讨了一周时间后,大家都认为,在一部“打击制毒、贩毒”的剧,不适合有感情戏。 那最后,这乱七八糟的感情戏,从何而起? 其实,还是那两个字——资方。 整理一下《破冰》主创的一些访谈,外部干预的影子随处可见。 1,2018年初,《破冰行动》最初的30集已经定稿,准备开拍。 那,多出来的18集,怎么注……阿呸,怎么拍的? 2,爱奇艺平台进组后,提出明确要求要修改,“通过二度创作,适应当下的受众市场”。 所以,你理解的市场,就是在缉毒剧里面讲爱情故事? 3,已经准备开拍的30集版本,并没有明确的男主,而是群像戏。 爱奇艺进组后,表示必须确定一个男主,因此有了李飞。 ??? 4,30集版本没有马雯,陈珂原是李飞女友,马雯是加到48集后出现的新角色。 你这个角色加得可真是好呢。 大结局一夜过后,外部的大部分批评,都对准了导演。 其实我倒觉得,该是谁的锅谁就来背,不要造成误伤。 在一个大制作的剧组,导演对于整体的把控力,受到各方影响,很容易造成失控。 今年春节档《神探蒲松龄》的导演严嘉,在4月的一个访谈就表示, 整部电影,有一半,都不是他拍的,最后上映的版本,他甚至自己都没看过。 结果最后,还是只能导演出来当“背锅侠”。 回到《破冰》。 30集版本,到48集版本,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加了哪些本没有的角色?改了哪些本已想好的剧情? 我们不知道。 但大家要捋清楚方向,到底是谁,把一手好牌打烂? 就着情绪一顿发泄自然容易,可若真伤了那些想好好拍戏的人。 相信也不是大家想要见到的。 资本搅动之下,哪里还有《破冰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