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篇文章,送给正在为孩子焦虑的父母们

 fz9362 2019-06-01

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无处安放的“爱”和“担忧”。但是很多家庭因为父母“焦虑”,导致了亲子之间矛盾加剧,孩子离心,父母伤心。

这篇文章送给正在焦虑的父母们。

从小看书、看电影时,总是发现,坏小子们在作者笔下都是手放在口袋里走路的,甚至还有放在裤子后面的口袋里的。都说作家是对生活观察最仔细、眼光最敏锐的人,他们这样关于手插口袋的共同描写,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甚至做过试验,我走路的时候故意把手插在口袋里,结果却发现很是别扭,不多一会儿就要拿出来。

后来看到一句话:“他们只是贪恋口袋里的那一点点温暖。”我的内心有所感悟。

因为从事教师职业的缘故,我接触到了很多问题学生,细细观察,慢慢琢磨,终于发现了一些东西。余华曾说:“一个人的童年是决定他一生的,决定命运的最好时机就是童年。”弗洛伊德也说所有的阴影都来自童年的伤害,我虽不完全赞同(毕竟人还是有很大的外塑空间和自塑能力的),但这确实是要作为一个很大的警示,来指导我怎样做母亲。

每个女人都是第一次做母亲(二胎除外),谁都没有经验,除了借鉴上一辈人或者与同龄人交流,似乎只有照书养了。我的做法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可我能观察到什么是不好的。

比如经常性大声地呵斥、一次次重复啰嗦、无底线溺爱、遇到一点点事情就咋咋呼呼、自己碌碌无为不求上进却对孩子极其苛责……

无论多累,别把负能量传给孩子

我虽是语文老师,但没有自己做儿子的老师。从小到大,儿子写的作文我极少指导,因为指手画脚反而让他无所适从,我只是默默地把他写得相对比较好的作文打成电子稿,放在我的博客上。这样他会很骄傲,也能慢慢琢磨出什么样的文章是被我欣赏的好文章。

等他读高中的时候,每天晚自习后回家已经十点多,我自然知道他的疲累,除了他进家门时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一声“辛苦啦”,我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准备一两样他爱吃的夜宵,他换了鞋坐下来就能喝到热乎乎的鲜汤美食,我默默陪伴。

如果一个孩子劳累了一天回家,看到的是家长无趣的一张脸,听到的是牢骚和责怪,比如“快点吃,吃了马上去做作业。成绩那么差,还不知道认真点!”“你什么时候可以让我省点心啊!我这么辛苦,上班累得要死,还不是为了你!你呢,还给我添堵!人家某某某成绩多好呀!”换了是你,这个家是你每天放学后就想要立即回去的地方吗?这个家是你伤心委屈时想要依靠的港湾吗?

我当然知道家长一天工作的劳累,我自己就常在一天的工作后累得话也不想说,我们的劳累除了自我谋生,更是想要给孩子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可是如果我们的劳累成为我们刺向孩子的利剑,我们就不再是孩子的亲人,而是孩子的敌人。当你像祥林嫂一般向孩子唠叨自己的辛苦,孩子心里想的是:我又不要你这么辛苦,我又不是你的垃圾桶,我不要你这样的父母。

除了唠叨,请找到其他的沟通途径

当一个人每天用尖酸刻薄的声音在你耳边不停地唠叨时,你的感受如何?要疯了!然后呢?就算他说得再有理,你也是听不进去的,对吗?

孩子更是如此,当他发现你总是不停地唠叨,那么你说第一遍第二遍时他就不听了,他知道你会说第三遍第四遍的,时间长了就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每句话说一遍就好,如果孩子没有听进去,吃了亏,那就长了记性,下次就会认真听你说话。

如果实在是重要事情,不放心,那就写在纸条上。 我给儿子写过很多信。都是手写在漂亮的信纸上,写完后放在他的书桌上。我从不询问他是否认真读了。

儿子从小到大,只要有空,周末我们就走进大自然,请他担任摄影者,我就是那个选景的人。田野、庄稼、古镇、花草、河流……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接了地气。人如果长久地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心胸就狭隘,气度就局限。爬山涉水,登高望远,大自然是一个好老师。走进大自然,要从孩子幼年时代开始,不然等他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候,就变成再也喊不动的“宅人”了。

我会在儿子的床头扔一两本课外读物,临睡前他会看一会儿。过一阶段,我就再换一两本。我没有命令过儿子必须要看课外书。但他看的书,一定是我自己看过的,不声不响向他推荐。

我和老公都是近视眼,出门的时候,我们时常对儿子说:“有一双好眼睛真是令人羡慕啊,那么远你都能看得那么清晰。”“我出门不戴眼镜啦,有你这双好眼睛呢。”这样的正面暗示,让他感觉到有一双好眼睛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他的大学毕业照片上,一群男孩子中,他是唯一不戴眼镜的人。

对于学习,我不苛求,把能学好的学好。我虽是一个老师,但我没有虚荣心,没有非要孩子考第一第二,没有因为孩子成绩中等而万分焦虑。教书这么多年,我比谁都清楚,遗传的东西改变不了,后天能改变的急不来,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每当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总是对他说:“我相信你,你是小器晚成的人。你小学成绩一般,初中好一点点,高中更好一点点,将来会更有出息的。老天会善待善良的人。”

请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的良苦用心

记得儿子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他被老师看到在晚自习时讲话,他的班主任依照学校规定立即做出停止上晚自习三天的处分,并要求写检讨书并让家长签字。

我在儿子的检讨书上签了字,让他惊讶的是我同时给了他我写的检讨书,我诚恳地向学校和老师致歉,因为儿子给大家添麻烦了。

儿子很吃惊,我告诉他:“任何人都要遵守规则,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能做。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做人的重要法则。”之后再也没有发生他晚自习时违规的情况。

我是一个老师,我清晰地了解每一个老师的用心良苦。学生的进步退步左右着我们这些老师的心情。看到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我们乐得笑开花;看到学生不思进取,我们恨铁不成钢。你若是化身为隐形人站在老师们的身边,你会看到,老师们是多么傻的人:为了一群别人家的孩子喜怒哀乐。

请理解我们的用心良苦:在教育上,必须要严慈相济,奖励和惩罚,缺一不可。那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是有韧劲的人。一味表扬,一旦遇到一点点挫折,孩子就会不堪一击;一味惩罚,孩子没有自信,容易自暴自弃。请相信老师一直在寻找最佳的表扬和批评的时机。

“老师,我们家孩子在读小学时就是语文最差,现在读初中了,你能不能给他补补课?”

“老师,孩子读书不认真,我们说话他不听,怎么办?”

“老师,你是第一年工作吗?你HOLD住学生吗?”

“老师,你批评了我的孩子,对吗?他回来哭得不肯吃饭!”

“老师,孩子近视度数增加了,你可以让他坐到前面去吗?”

家长的焦虑之心很有可能绑架了学校和老师。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越来越不自信。就像一个孩子在做作业时,如果家长在边上指手画脚、厉声呵斥,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越来越不自信,一样的道理。

亲爱的家长,请相信学校和老师的用心良苦,彼此真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永远不要用恶意揣测学校和老师,相信老师和您一样爱着您的孩子,甚至比您关注得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