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莹宝
北麻漾,又称麻漾,位于盛泽之西北,跨盛泽、震泽、平望三镇,面积达15000亩,是吴江境内较大的湖泊之一。北麻漾湖面开阔,碧波千顷,每当风和日丽之时,水泛涟漪,波光耀金,风光美不胜收;然而在北风怒号之时,也有浊浪排空、樯倾楫摧之险。明代沈启的《北麻漾》诗云:“雄拟太湖匹,渊宏莫可虞。啄吞乌镇水,腹隐掘城湖。曝日鼋鼍吼,迷云鹳鹤呼。寄语长路客,风浪莫轻逾。” 北麻漾湖水清澈,水产丰盈,盛产鱼虾蟹蚌和菱藕茭莼,湖畔的农家靠水吃水,四季湖鲜美味不绝。旧时,北麻漾四周桑麻遍野,是吴江蚕业的中心区域之一,可谓无地不桑,户户育蚕。蚕农大多自缫土丝,或摇成丝经,或织成绸匹,出售给盛泽和震泽的丝行、绸行,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北麻漾的周边散布着众多古村落,东有南塘港,南有龙泉嘴,西有震泽的双阳,北有平望的秋泽。这些村落大多兼具乡间集市的功能,有古街、古桥、茶肆酒坊和各式店铺,是乡村经济的集散地。 上下荡在北麻漾之南,与北麻漾一径之隔,面积在千亩上下,两湖之间的桥门是北麻漾的主要入水口之一,水流湍急,入水量极大。 上下荡内有两个小墩,其中北岸西侧的小墩上旧时有一座路头庙。传说庙里的路头菩萨(财神)十分灵验,每逢农历正月初五路头菩萨生日,周边的老百姓都来庙里祭祀求财,香火甚旺。农历八月十六的路头庙会,是当地最热闹的民俗活动。此日清晨,村民将菩萨从庙里请出,抬到事先备好的大船上,摇到北麻漾转上一大圈,然后摇回上下荡再转一圈,最后抬回庙内。这一天,各村的会船都停靠在庙前,湖面上船桅林立;来赶庙会的人拥挤在庙的四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上下荡东北一侧的小墩俗称“东南地”,墩上的地过去没人耕种,成为附近村民丢弃小孩尸体的场所。上世纪70年代,村民在此种上桑树,小墩才告别了荒芜,得到开发利用。 北麻漾周边的村落自古有崇教好学之风,人才志士辈出。明清两代,这里出过多名进士、举人和贡生,北麻村的钮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钮琇(?—1704)字玉樵,是清代文学家,先后任河南项城、沈丘,陕西白水、蒲城和广东高明知县,他处事果断,为官清廉,颇有政声。钮琇所著《觚剩》是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觚剩》为文“幽艳凄动,有唐人小说之遗”,评价甚高;他的名字被《辞海》收录。 沦陷期间,北麻漾一带的抗日游击队十分活跃,给予敌伪军沉重打击。时任吴江县第七区区长的北麻人钮善与他的儿子钮骏常在这里从事抗日活动,1943年父子同被敌伪军杀害。为纪念钮善父子,1947年吴江县政府将北麻乡改名为善骏乡。 2019-05-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