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尚某,男,7岁,西安市人。2019年3月5日初诊。 此患者是中医馆药师小姚之子,几天前因为气温骤降,猝不及防,罹患外感,全身不适,无法上学;遂前来中医馆请王幸福老师诊治。 处方签 刻诊:恶寒发热,困乏无力,咳嗽咽痛,脉浮数,舌淡红苔白。 诊断:风热感冒。 处方:风热感冒效验方。 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柴胡15g、黄芩12g、淡竹叶15g、生石膏50g、连翘30g、金银花30g、桔梗10g、甘草10g。 3剂,水煎服。日三服。 按:此方为王幸福老师临床常用方,治疗风热感冒疗效很好,老师在其著作《杏林薪传》中详细论述如下:“此方乃郭永来老中医一生得意之方,大有刘草窗一生由痛泻要方而名之比。自从我得到郭医之方,验之临床,确无虚言,真有相见恨晚之憾!我屡用屡验,稍作加减即可,现已成我手中王牌专方,治愈病例无数。说明一点,对于早期外感风寒咳嗽,内兼痰饮者,小青龙汤还是首选,这一点请医者注意。郭老特意指出运用此方的要点为:①外感(不是内伤);②有痰(不是干咳);③不喘(有痰先治喘)。六字真言,画龙点睛,要言不繁。” 服上方两日后,患儿母亲反馈:发烧、恶寒已愈,食欲好转,已能正常上学,唯余咳嗽还未完全痊愈,上次抓的汤药还剩一剂未服,只是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继续服药,看能不能不喝汤药,用别的办法止住咳嗽? 观患儿外感已基本痊愈,唯余咳嗽难愈,遂予其“止咳贴”一盒,嘱晚间贴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每日一换。 隔日上班,患儿母亲一见老师,就说:“王大夫,没想到你那咳嗽贴还挺管用!我给孩子用了两个晚上,咳嗽基本上就止住了!还剩下两贴没用上; 以前孩子一咳嗽我就着急,老是拖很长时间,睡觉也睡不好,咳得人心烦,没想到这次好的这么快!我这次多备几盒咳嗽贴,以后孩子咳嗽也不那么着急焦虑了”。 止咳贴为老师临床多年效验方,经数万患者临床检验,疗效确切,此患者仅为其中一例。 近日有不少网友询问止咳贴使用指征,现归纳如下: 1、外感咳嗽后遗症。 外感病如发热、恶寒、浑身乏力沉重等症状突出,请使用“退热贴”;以上症状缓解后,唯余咳嗽较为突出,迁延不愈,此时可转用“止咳贴”,一般1-2日咳嗽即止,儿童患者取效尤为快捷; 2、无需辩证寒热。 有不少懂中医的网友询问:止咳贴不需要辩证寒热虚实吗? 答:经临床试验多例,止咳贴使用中无需辩证寒、热、燥等咳嗽类型,亦无需辩证有痰无痰,只要是外感咳嗽及后遗症均可使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为理气宣肺,气降则咳止;对于多年未愈的迁延性咳嗽也有效果,但疗效较为缓慢。此类咳嗽可另外咨询。 3、止咳贴使用方法。 每晚临睡前,将止咳贴敷于双足涌泉穴即可,清晨起床后取下。涌泉穴的准确位置为“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涌泉穴为肾经首穴,作用为“开窍、泻热、降逆”,此处取其降逆、纳气之作用。 此外,外感咳嗽主要因肺气宣降失常而引发,涌泉穴处于脚部较为敏感的脚心部位,皮肤较薄,能有效吸收药物成分,通过纳气降逆,使肺气得宣,逆气得降,咳嗽得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