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的方相氏

 烽燝ZC 2019-06-01

汉代的方相氏

陈逸民  陈莺

现代文明已经将傩赶进了穷乡僻壤,当它出现在大都市的玻璃展框中时,人们在惊奇之余,都要问一声,“傩”到底是什么?翻开《辞海》或《辞源》,我们可以找到一字不差的解释,傩,古时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其实,这两本辞书的解释都有欠缺之处。严格地讲,古时举行傩的仪式,并不象辞书中说的那样限于腊月,而是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进行傩事,称为四时之傩。只是后来,特别是明清之季,傩事往往在农闲时的冬季举行,所以给人的错觉就是傩仅仅在腊月举行。

一般认为,傩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先民对于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着迷惑和畏惧,以为是厉鬼在暗中兴妖作祟,所以需要进行威壮宏大的仪式,戴着令鬼怪也要害怕的面具,跳着凶猛激烈的舞蹈向鬼怪发动反击,从而达到驱鬼逐疫之目的。这种仪式为什么被称之为“傩”呢?。戴着面具驱鬼逐疫的神被称为“方相氏”,至今在偏远地区的送葬队伍中,我们还能看到他披麻戴孝的形象。方相氏驱鬼时往往嘴中发出“傩”“傩”的声音,这种仪式就因此被称之为“傩”了。人类至今都没有看到过妖魔鬼怪的形象,在古代,人们只能天真地把妖魔鬼怪与丑陋、可怖、凶残等同起来,而面具要起到威慑鬼怪阻退鬼怪的作用,就只能比鬼怪更加凶残更加狰狞。所以,几乎所有的面具都集幼稚和凶残的特点于一身,不管是石器时代的遗存,还是明清时代的制作;不管是汉族面具,还是少数民族的面具,无不在狞厉之余透露出人类童年的稚趣,使人们在惊悸之中不时发出会心的一笑。而现代制作的面具,因为强调了娱乐功能,往往更是稚拙可笑了。因此,作为傩仪膜拜物的傩面具,它的形象、雕塑和设色都浸染着强烈的神秘诡谲的文化气息。虽然神灵没有统一典范,每个雕塑师的造型又五花八门,但是,傩面具所表现的人、神、鬼形象以变形和夸张著称,在观赏上造成神鬼的非凡和法力的深奥,从而拉开傩面信仰者和神鬼的心理距离。由此可见,傩面具不是普通的戏剧道具,它是傩信仰的凝聚和外形化,它的制作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完工后专人保管,平时深藏于神龛或神箱内。

带着面具的方相氏

这种带着面具的驱鬼仪式,它虽然带有人类童年的幼稚,却绝不是小孩的游戏。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就绝对把它当作一件大事看待。《周礼夏官·方相氏》专记此事,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疫。傩仪在周代是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动,孔夫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对傩仪却是带着一种虔恭的心情去欣赏的。

春秋战国的傩仪与周代的无异。曾侯乙墓漆棺画有傩仪形象。

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儒家经典《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翻成现代话,就是乡人举行傩的仪式时,孔夫子也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的台阶上迎接。孔圣人讲究的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傩仪能引起孔夫子如此的重视,那当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礼仪。傩在孔夫子那个年代,是祭祀生命、驱逐死亡的重要礼仪,它当然要引起孔子的重视,至于傩最终演变成大头娃娃舞,那是孔夫子所始料不及的。

由此可见,傩是中国远古时期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而且也是正史隆重记载的宫廷仪式。

《续汉书·礼仪志》详细描述了西汉宫廷大傩的宏伟壮观。

时值除夕之夜,大内禁中,文武百官聚集一起,等候着皇帝出席大傩仪式。宫中禁军把守,宫外骑兵待命,维持着大傩的秩序。一百二十个十岁至十二岁的贵族子弟,人人头扎红巾,身穿黑衣,手持一柄拨浪鼓,列队等候。方相氏头戴黄金四目的面具,身蒙熊皮,赤裙黑衣,右手执戈,左手扬盾,威风凛凛地充当驱疫的主帅。当一切准备停当,皇帝就乘舆来到前殿,中黄门(宦官)请示,“童子们等候在此,请开始逐疫。”只听一声明令下,中黄门开始领唱,一百多名童子齐声应和。在一片“傩”“傩”声中,方相氏跳入场内,率领驱疫的队伍向厉鬼发起猛烈的攻击,他们在宫内来回搜索三遍,然后物持火炬把疫鬼赶出端门。而宫外的骑兵则高举火把充作接应,热腾腾,闹哄哄,奔司马阙门,直至洛水,最后将炬火投入水中,以示葬疫鬼于九泉之下。

方相氏之舞

这是一个极为动人的场面,宏大的阵仪,绚丽的装扮,诡谲的神态,神秘的气息,嘶哑的唱腔,粗犷的群舞,在令人头晕目眩的氛围中,人们欢呼追逐,狂热地获得了征服鬼蜮魑魉的精神胜利。

显然,在汉代,宫廷大傩是被作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来对待的。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百姓,成千上万的人一方面在傩仪中追求神圣,一方面也在傩仪中追求欢乐。因此,娱乐和娱人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既有中黄门和童子的唱和,也有一百多人随方相氏的群舞,诡谲神秘的傩仪开始走上了与歌舞结合的道路。这样,为《兰陵王》这样的剧目的粉墨登场铺平了道路。

方相氏的面具

傩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产生而产生,而傩的传布过程,却伴随着文明的进化而退化,也就是说,傩是和文明的脚步逆向而驰,在文明前进脚步中被逐渐淡化、削弱以至消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