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6岁前的坏习惯, 如果不改掉, 以后就改不了了

 湖南周慎 2019-06-01

看到过一句话,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尤其是孩子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父母的教养。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习惯、性格都是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的,尤其是习惯。

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6岁前如果不管,以后就管不了了,这方面指的是孩子的坏习惯。

为什么讲6岁前一定要教育好孩子?因为6岁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过程,在这之前如果家长不教育好,会决定他以后的生活。

一般来说,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在孩子6岁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比起智力,好的习惯更为重要,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学业和人际关系,所以,习惯能决定孩子走的多远。

但是,可悲的是,很多家长错过了孩子6岁前的教育,主要是孩子问题的滞后性。

李玫瑾教授说过,很多青少年的问题是滞后的,当发现问题时,其实早就已经出现了,所以,当你孩子出现问题时,而是要追本溯源。

所以,6岁是个分水岭,你如果在孩子6岁前能改掉他的一些坏习惯,那后面就会轻松很多;如果你没教育好,那后面你会一直很难受。

那孩子哪些坏习惯是6岁前普遍存在的呢?

1、玩手机

很多孩子普遍喜欢玩手机了,尤其是3-6岁的,会看电视,会打游戏,刷小视频;而且经常能看到网上爆出新闻,说孩子玩手机游戏花了父母的多少多少钱。

每1000名儿童中,80%的儿童爱上了手机,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孩子是怎么爱上手机的呢?父母教的!

孩子闹,父母就拿手机给他看电视;孩子孤单时,就拿手机给他玩游戏;所以说,孩子喜欢玩手机是父母教的一点也不过分。

再有一点,就是父母喜欢玩手机,导致孩子也喜欢玩了,这是身教的结果。

但是,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影响视力,影响脑发育,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应当要引以为戒,一定要改掉孩子的这个习惯。

2、任性,爱发脾气

是孩子都会任性,当他们开始有意识时,就开始任性了,但是任性不代表说一定是个贬义词,要看父母的做法。

例如孩子看到超市的玩具,囔着要买,但是家里已经有一个了,他还想要,顺从他的家长就是助长了他的任性,不顺从的就慢慢改正他的任性。

有些家长喜欢满足孩子的要求,觉得就这么一个宝贝,不满足他的话又舍不得,恰恰是大人的这种心理,导致孩子越来越任性。

这样的孩子除了任性外,那就是爱发脾气,当父母或者别人不满足他的要求时,就容易发脾气,在他的世界里,觉得自己想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

李玫瑾教授说过,3-6岁时要对孩子刻意进行克制任性的训练。

3、自私自利

惯子如杀子,你一味地溺爱孩子,最终会养成他自私自利的性格。

几年前,在浦东机场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弑母案”。日本留学生汪佳晶,因生活费和母亲发生争执,在机场连刺母亲9刀。

这个23岁的男孩,出身上海一个普通家庭,当他的父母咬着牙供他留学,他自己却在日本花钱大手大脚,每年的学费和日常开销高达三四十万。

汪佳晶的母亲倾其所有,换来孩子的举刀相向。

没有节制地满足孩子,他会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哪天一旦得不到满足,很可能会对着父母暴怒。

这其实就是孩子问题的滞后性,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而发现时已经是十几年后,为时已晚。

所以,孩子的自私自利最要不得。

4、说谎

那么小的孩子说谎,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例如爸妈很忙,孩子想要更多地关心,就老是骗爸妈说,我肚子疼,身体不舒服,为的是想让爸妈多陪陪自己,只是他不知道爸妈不上班的后果。

还有的是犯错了,打破了一个碗或者花瓶,怕爸妈骂就说不是自己打破的,他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怕被骂。

6岁前的孩子说的谎大体都是这样的,但是不代表就可以纵容,不管其性质严不严重,要及时改掉。

就像刚开始老虎不会吃人,等尝到肉味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说谎也一样,等尝到说谎的甜头后,就会形成经常性的说谎。

小时候是小谎,大了就什么谎都能撒了,所以,6岁前孩子说谎,你不教育,后面就很难办。

5、没礼貌

很多大人都喜欢说一句话,那就是“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当孩子对别人没礼貌时,这是大人普遍喜欢用的说辞。

正因为家长们喜欢找借口,才有了一个一个地熊孩子。

在公交车上,一个9岁男孩子不断地用脚踢一个男子的手,男子忍无可忍,来个过肩摔,然后再踹了几脚;

网友普遍反映,鼓掌,这样的熊孩子,家长不教育,我们来教育。

孩子在小时候都会有一些不礼貌的行为,例如会打比自己小的孩子,会跟伙伴学说脏话,见到大人不打招呼等等,都属于礼貌范畴。

就看大人是否纠正了,如果能纠正,那孩子会改正过来,如果家长任之发展,又多了一个熊孩子。

蔡笑晚说过,礼貌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我所罗列的这些习惯,都是会在6岁以内的孩子身上体现的,孩子无所谓好坏,就看你怎么教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