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象 凉茶店印记 几年前南宁茅桥菜市前面,有座凉茶店,生意蛮火的,后来凉茶店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菜市围墙大门和停车位。由于菜市有开发商来重组扩建,规范管理,挤走了原来四周围的许多小摊小店,凉茶店也不大情愿地撤出了这个市场。而大家都心里清楚,店老板搞凉茶搞了论十年,生意那么好,的的确确是捞了一大把,发了,并且改了行,拿钱到大板二区那边开烟酒日用杂货店去了。 凉茶店老板就是我的友仔“五九”。平时路过茅桥菜市,我仿佛还看见他当年的那座独立的活动板房店铺,还闻到他俩公婆自己煲做的凉茶香味,还感觉到他俩公婆熬制的八宝粥的香甜可口。 这个南宁邕宁那路仔制作凉茶和八宝粥、绿豆粥甜品的确有一手。说是开凉茶店,其实他俩公婆不止单买凉茶,八宝粥绿豆粥占成分也很大,还兼卖酸嘢、糖饼之类,乃至卖仿真枪、小轿车等哄骗小闷仔(小孩子)的玩具,生意真是好。我们几个友仔经常去他这个南宁邕宁那路仔制作凉茶和八宝粥、绿豆粥甜品的确有一手。说是开凉茶店,其实他俩公婆不止单买凉茶,八宝粥绿豆粥占成分也很大,还兼卖酸嘢、糖饼之类,乃至卖仿真枪、小轿车等哄骗小闷仔(小孩子)的玩具,生意真是好。我们几个友仔经常去他店里光顾,说是消费,实际上大多是半买半送。我去吃他老说不用给钱,但哪好意思老是这样,不过每次花一两块钱往往可得多喝一杯多吃两碗,蛮爽的。他待人热情大方,人缘不错,适合做这种生意,所以茅桥这带地方哪个不知道“五九”凉茶店的,我们常见到市场里面的那帮卖菜的猪肉婆娘、豆腐西施、卖米捞妹(“捞妹”南宁白话即北方妹)来买凉茶、甜品,笑阴阴地跟“五九”聊上一阵子,然后打包到菜市里面吃,一般过后才给钱(给不给谁知道),关系真是好,以至有时他老婆看在眼里心里急在心里,但有口难言。 南宁人喜欢说:”有吃暂吃,冇吃白不吃。”许多人受这话影响,爱图吃。我们也一样,有事没事喜欢买点酒菜凑到凉茶店开开刷。经常下午下了班不约而同地去那里,钻进菜市提出几斤狗肉、两副牛杂、一碟鱼生、半边土鸭,扔到“五九”店旁的露天厨房里,洗的洗,切的切,煮的煮,几个人一下子就搞掂一桌菜,再去买来一壶茅桥人家自酿的土茅台(散装米酒),就可以掀起一个晚上的热闹了。自己搞吃更符合自己口味,又经济实惠,好过去饭店。别看我们几个光是想着吃,个个都还是整菜能手呢,尤其是“五九”,生焖狗肉、紫苏牛杂、邕宁白斩鸭,样样都弄得香酥味绝,想学也学不来。凉茶店旁的几个夜市烧烤摊对我们很是艳羡,劝“五九”道:“你再开个烧烤小炒摊生意肯定也很旺!”“五九”说:“做那么辛苦干嘛,钱是挣不完的,单我俩公婆也没那么多精力。”一脸满足的样子。 凉茶店还是我们扩大交友的场所。我和“五九”、小苏、安仔等人,平时如果自个有三两位朋友来访,很多次都去凉茶店安排吃晚饭。城管赵兄、公安炳哥、司法老李、“垃圾大王”唐叔,无一不到过“五九”凉茶店,呼朋唤友拼上一两桌,不认识的从始结交,认识凉茶店还是我们扩大交友的场所。我和“五九”、小苏、安仔等人,平时如果自个有三两位朋友来访,很多次都去凉茶店安排吃晚饭。城管赵兄、公安炳哥、司法老李、“垃圾大王”唐叔,无一不到过“五九”凉茶店,呼朋唤友拼上一两桌,不认识的从始结交,认识的再加深感情。大家兴致甚高时往往不顾体面,或捋起袖子,或脱衣袒胸,杯盏磕碰,猜码声声,其乐融融,既能巩固旧情,又能新交朋友。许多狗肉朋友、淡水兄弟就这样彼此熟络的。友仔“五六”也是住在茅桥做生意,老婆态度比较凶,每有客户或朋友来,晚上又不敢在家里摆台接待,怕老婆闹,干脆也到凉茶店来凭地敬友,借地生财。“五九”凉茶店俨然成了一个福地。 “五九”凉茶店最后还是退出了茅桥,我们总是对之怀有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真恨不得“五九”和他的凉茶店能卷土重来,再驻茅桥。但这怎么可能,市场在发展,友仔在发达,连我也感觉自己在不断进步,人在江湖不可能安于现状,踌躇不前,一成不变,否则会被形势淘汰。而 “五九”凉茶店虽然远离而去了,仍给我们留下了沉沉的浓浓的情谊,一如当年那壶醇醇的土茅台,一如他当年熬制的凉茶味道一样,清香,甘甜,悠长。 偶尔我们还去大板二区“五九”的烟酒日杂店铺那里,一块吃饭,喝酒,品茶。可我总感觉那些热沏的名茶还不如当年的熬制凉茶,那些精装的好酒还不如当年的散装米酒。还好,那道生焖狗肉、紫苏牛杂,那道白斩土鸭、河野鱼生还是那么鲜爽,饽香,够味。 茅桥人家 说起茅桥,相信很多南宁人尤其是在市区东部的人会很熟悉,它和几里以外比邻的埌东一样,算是南宁市的老地标了,只是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留名至今。现在埌东发展很好,而茅桥还比较落后,埌东和茅桥就像十多年前一起在苦里打拼挣钱的俩兄弟,如今一个富甲一方,一个生活拮据,一个是大搞房地产的,一个还是当年那样小摊卖鞋的,只是鞋生意比以前旺些罢了。 茅桥是个社区,地处南宁市两个城区之间,属青秀区。两个城区由长堽路作界线,按往东方向走,路左边是兴宁区,右边是青秀区。长堽派出所就位于长堽路右边,茅桥是它的一个辖区。记得以前晚上马路左边夜市啤酒摊常有青年仔酒后打架闹事,虽然就发生在长 堽 派出所眼皮底下,但打110报警还是由兴宁区公安派出所出警处理的,长堽派出所一般不理。茅桥外来流动人口很多,治安环境复杂,赌博、打架、偷盗、吸毒等问题成了一大治安隐患。 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弃家贫,茅桥虽不发达,但作为茅桥人的我,十几年来一直生活在这,安居于此,固然不免对茅桥怀有点绿叶思根之情,而从未对 埌 东、麻村等繁华之地有什么倾慕向往之心,就是住惯了地方的缘故了。 可茅桥为何称作茅桥,茅桥究竟是指那一座桥,我虽算是老茅桥了,至今还不大弄清楚呢。据有个叫“五九”的兄弟的契爷(“契爷”南宁白话是干爹的意思)跟我们喝酒时讲述:以前这带地方偏僻荒凉,四处乱草杂树,尤以茅草特多;这里有一条竹排冲,冲长几里通往市郊,有几座小桥成了人们出城进城、走区串区的交通要道,茅桥便因“小桥流水人家,茅草盖过野花”而得名。我不知道“五九”契爷的说法是否准确可信,但十几年前这一带方圆十里属荒郊野岭,后来很快高楼林立,沧海桑田变化极大可是事实,以前我在西乡塘读书时几次来过这里找老乡玩,是曾经亲历目睹的。那时葛村、茅桥、长湖这带沙泥路两旁确实蒿茅丛生,高过人头,晚上还没有路灯,黑妈妈一片,也不通公交车,走夜路还挺吓人的,听说还偶尔出杀人案、抢劫案。后来,南宁市向东开发,发展很快,短短几年这里就形成了房地产、商贸和办公、生活娱乐的繁华圈,可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以至后来不少人痛心疾首直呼(甭管他是真心的还是马后炮):后悔哦!要是当年有点眼光,买一块地留到现在可就升值大发了!至于茅桥是指那一座桥,直到现在还是许多茅桥人心中的悬疑,连“五九”契爷也不能确定。一说是连接少管所地界和茅桥市场的那座桥,一说是长堽茅桥铁路口附近的那座桥,一说是长堽路与矿务局路口的那座桥,还有一说是真正的那座茅桥过去已经损毁,桥毁名传,现在仍沿称其名罢了。 不管何种说法,反正这个地段不管何种说法,反正这个地段就是茅桥了,管它个什么出处来历。其实,作为茅桥人家,最关心最热盼的事莫过于道路修建、改善交通的问题了。我记得长堽路十多年前就开始登报宣传说要修路扩路,隔一年半载总见报纸鼓噪一阵,但道路修建进展很缓慢,直到前两年长堽路才成功修扩了一段,剩下的经过茅桥的那一段,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如愿呢。长堽路过去是南宁去宾阳的主干国道,后来先后有了二级公路、高速公路这条路就慢慢被冷落了。这带平时车多人多,路面破旧,灰尘很大,堵车很严重,交通事故也频发。茅桥长 堽 路口是个铁路口,火车进出南宁的必经之路,每到火车开来,路口封闭,拥堵在铁路两旁的车流人流见首不见尾,真是苦煞人也,我每天都过这里,对此已习以为常而变得非常麻木了。 至于长堽路多年要修路而迟迟至于长堽路多年要修路而迟迟未修成的原因,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长堽茅桥原属“三不管”之地,即三角地带,夹在兴宁区、青秀区、市郊之间,三地政府(以前有郊区政府)对这带发展建设权责不明,有相互推诿、不重规划的作为。我想这里边有猜测的成分的,不应可信,因为这些年南宁市这么侧重向东发展,不可能忽略规划这带地方。可另一种说法虽然近于鬼马玄乎,却更实际可信。说是长堽通往茅桥——茅桥是个什么地方呀?——茅桥有监狱、少管所、戒毒所等专门“惩恶治毒”的单位,加上茅桥长堽一带 住的烂仔多,乃“恶毒”之地也!甚至有人戏称之为“恶人谷”,很多小孩在“恶人谷”成长呢,包括“五九”的仔。这样的地方有关领导肯定是有戒心的。然而更为甚者,茅桥再过去是什么地方啊?——烈士陵园——陵园公墓,实乃生命终点站也!哪个领导不心生畏惧和尽想回避?如果哪个大领导修路扩路直通陵园,不就意味着葬送自己的辉煌仕途,或者断绝自己的金贵生命啦。嘿嘿,这一说法多年来是受很多人认可的(其实我是不这样认为的,可许多人这么想呀),如果做民意调查,也许会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赞成这点。“五九”契爷已经在茅桥生活四五十年,属名副其实的茅桥老猫了,也最推崇这一说法。信不信由你。 在茅桥平日买菜方便,饮食方便,小孩上学方便,上医院方便,很多方面都很方便。单是逛一逛那汇集五六十家粉摊、饭馆、面包屋、糍粑粽子店的饮食街,瞧一瞧货种丰富齐全的大菜市,就能感觉到住在茅桥的优越。特别是晚上到夜市去点半盆火锅、一份田螺、两斤狗肉、几打烧烤、数瓶烧酒,就可跟几个兄弟友仔美美地搓上一顿,就会感觉到家在茅桥的幸福指数还蛮高。话又说回来,唯独可惜的是现实中还存在着上述交通等一些不良因素。茅桥人家的福处与窘境就先说说这些了。 ——2011.12.9日. 文、图:大象 编辑:玩水山人 |
|
来自: lcyteacher > 《文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