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贵州的小伙伴们,必然会对热情好客的贵州众多少数民族,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有远道而来的游客走进寨子,当地的村民们必然会用高山流水、芦笙舞等一系列的歌舞来表达发自内心的喜悦。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是因为使用陆生作为舞蹈的伴奏而得名,这种舞蹈广泛的流传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诚然,曾经多次去过贵州的雄鹰便对这山地省份的芦笙舞喜爱不已。而雄鹰这次前往贵州黔东南的雷山县白岩村,就意外邂逅了一场盛大的芦笙舞,接下来就请诸位看官,一看究竟吧。 做为一座被梯田托起来的村庄,白岩村的自然风景自然是非常吸引人的,所以在白岩村度过的两个夜晚,雄鹰都是早睡早起,便是为了能够邂逅那最美的风光。 清晨时分,晨光微熹,在这样柔美的时光里,白岩村的芦笙队一边随着乐师们的旋律跳动着优美的舞姿,一边从麦垄中穿过,这样的场景简直美得让人心醉。 凑过去打听了下,原来最近附近的村子正在组织芦笙舞比赛,白岩村的芦笙队也打算去参加比赛,拿一个头筹,而现在正准备再进行一次热身,便驱车前往比赛的场地啦。 和其他地方的芦笙舞一样,白岩村也是采用了十二人一队,队形呈三人一横排、四人一竖排的长方阵。在三位乐师悠扬的伴奏声中,十多位苗族女人翩翩起舞,显得极其富有韵律感。 围观的观众中,除了雄鹰与我的几位小伙伴,还有一位学识渊博的苗族老者,雄鹰便一边欣赏芦笙舞,一边听他讲述芦笙舞的起源。 据说是蚩尤是苗族的祖神,他曾经辅佐炎帝与黄帝打仗,有一次黄帝乘虚直攻炎帝的军队,炎帝战败,而且在途中战死沙场。 蚩尤退入深山以后,重新召集各方部落人群,迁入云南。在退入深山的时候呢,蚩尤还曾召集各部落首领一起商议,其中有一个叫阿朵的,提议用吹竹笛的声音传递。有人反对说,竹笛声音太小。阿朵说,可用几根竹笛捆在一起吹,许多人一齐吹,声音就大了。 蚩尤采纳了阿朵的意见,阿朵用六根长短不一的竹节捆在一起连通,用手指按不同的竹眼,嘴吹最长的一根竹眼,这捆竹子发出的卢音很洪亮,十个以上男人一齐吹,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随后呢,一有紧急情况,蚩尤的部落就吹芦笙,联合起来抵抗敌人,久而久之,芦笙竟然成了一种舞蹈,这倒是先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吧。 【作者简介】 真主雄鹰,独立撰稿人、职业旅行者、微博签约自媒体。原基层大学生村官,因为诗和远方的召唤,而辞职旅行中……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