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栾晶 来源 | 丁丁心理 ID:cuca-ddxl “无条件爱你的,只有孩子和狗子。” “孩子像狗一样爱你。” “就算你把我打死,做鬼我也爱你。” 哪怕是在二十年前,也没人敢说这样的话: “并不是孩子应该叩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是父母应该感谢孩子。” 没人敢说,并不是没人这么想。 而是“养育之恩”实在被奉为太神圣的一种东西,它一度可以被用于豁免杀人之罪。 当我还在念书时,一位邻居和他的父亲断绝父子关系。父亲并非十恶不赦,只是有些......不可描述。 于是大家都去劝这个儿子: “不管怎么说,他是你爸爸啊。” 你们猜这个儿子听到这样的劝告会作何感想? 他们想象中,这个儿子应该听完这样想: 对啊,这个人是我爸爸啊。他做什么都是对的,我必须原谅他!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让他们惊愕的是,原本已经略消火气的儿子怒火中烧,恨不得一掀桌子: “谁再敢来劝老子,老子掀你屋顶!” 我有理由怀疑这些人潜意识是去帮倒忙的,他们如果真的想帮忙,应该去对父亲说: “你应该对你儿子好一点,以报他的‘延续香火之恩’。” 只要这个父亲真的这么想,他们的父子关系从一开始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01 我为什么选择生一个小孩 我的家乡是江苏北部一个三线城市,从小有习俗,清明等节日烧香火给祖先的,必定是家里的男孩,于是人们称生男孩为“延续香火”。 现在人不似往常那么看重男孩,因此广义上来说,不论生男生女,都是在“延续香火”。 只不过这个香火,指的是父母的生命。 这个“生命”,既指我们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同时也是父母的灵魂。 生物学意义上的延续生命很好理解,通过遗传繁殖下一代,以使你的基因能延续下去。 人类作为高等一级的生物,有了去本能的高级理由: 生一个孩子,我就没那么怕死了。 某种意义上,他的细胞活着,就是我活着。 延续父母的灵魂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有很多人不要小孩,他们能说出很明确的理由: 我不喜欢小孩; 我不想长大,去承担抚育别人的责任; 我还有命题没解决好,暂时不要; 没人帮我带孩子; ...... 但是有多少人,在生孩子的时候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选择生一个小孩? 除了大家都在生,我觉得挺好玩的,生一个来玩玩。 或者只是你潜意识对抗死亡焦虑的指引,让你生下这个孩子。 更现实的理由呢? 很多人糊里糊涂生下了孩子,在咨询室里通过探讨,我们看到这样的理由: 我需要一个孩子来证明我长大了,替我摆脱父母的控制; 我要靠养育一个成功的孩子来证明我的父母错了; 我要靠孩子来实现我的自我价值; 我未完成的遗憾,由一个更有希望的人来替我完成; 我想当爸爸/妈妈了,我要试试看这是什么感觉; 我作为孩子没有得到关爱,我需要对一个孩子好来弥补伤口; 我需要孩子来维持婚姻的稳定; 我要生2个孩子来对抗我自己的孤独感; 从没有人爱过我,我需要一个非常爱我的人; ...... 现实吗?无条件吗? 生命从一开始就是有条件的。 你说我完全是想带孩子来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我全然是为了他。 这个无法成立。 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喂,这个世界很美好,你来不来?” 我有理由怀疑如果他当时有生命,会直接拒绝你。 但他还是来了,不是出于爱或别的什么,而是无法选择,他是被选择的那一个,因为你希望拥有一个孩子的心愿,他来了。 你要不要感谢他?这是多大的恩典。 他本可以在虚无中呆着,没有快乐但也没有痛苦。 网上流行一句话:你的孩子,他因你而来,却不为你而来。 我有一丁点别的意见:你的孩子,他就是为你而来的。 这一点,你永远欠他。 02 有接近无条件的爱 那就是孩子和狗子的爱 我们还需要感谢他的是: 我们是带着条件生下他,但孩子,无条件爱我们。 严格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太可能存在无条件的爱。 但有接近无条件的爱,那就是孩子和狗子的爱。 孩子和狗子是世界上最治愈的组合,他们有共通之处: 1、天真,易满足; 2、不记仇; 3、永远忠诚。 你看你养只小狗,整天快快乐乐,要是哈士奇那分分钟就躁狂起来,给他一大包狗粮,他就实现了全部的狗生价值。 你再看你的小孩,天呐,他左手捏一个棒棒糖,右手捏块巧克力,就好像拥有了全世界。 你掰掰手指头: 原来不到10块钱就能献给一个人全世界。 就算没有棒棒糖和巧克力,只要你让他活着,他也能想尽办法自嗨。 他会用他的方式告诉你: 你是有价值的,看,你把我养活了。 狗子不嫌家贫,孩子也一样,哪怕自己父母脾气再暴躁,再不完美,也没有哪个孩子愿意被送往更温暖的家庭。他无条件地接受着这个家庭给他的一切。 孩子在爱父母这件事上,可以没有是非观。 他们唯一的标准是:我爱你,所以你做什么都对。 我儿子是个混世魔王,天不怕地不怕,因为养育环境宽松,也甚少见他妥协。 有一次我气急,自己躲进房间把门关上,他在外面嚎哭,砸门,我不为所动。 他安静下来后我把门打开,不知道从哪里他飞奔而来,紧紧搂住我,不发一言。 我很少见到铁汉这样柔情,比较诧异。 事件过后我和他谈论,表达我当时的情绪和事后的歉意。 他决口不提对我的生气,只眼泪汪汪告诉我:“妈妈,没关系。” 只要你表达一丁点善意,他就能把心掏给你。哪怕你做了天大的错事,他也能瞬间原谅你。 你能做到这样吗? 与孩子无条件爱我们相反,我们的开价越来越高——你必须如此这般,我才如此那般对你。 03 许多孩子的症状 是在表达对父母的爱 前几日我们一群咨询师谈到儿童心理问题,不免说到接触的个案。 我们一致发现: 许多孩子的症状,是在表达对父母的爱。 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表面和谐,其实同床异梦。或者夫妻关系恶劣,整天吵架。 当大人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时候,孩子就会选择去出问题。 孩子出问题后,本来争吵的夫妻不争吵了,每天想办法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本来同床异梦快要离婚的夫妻,因孩子而再次粘合到一起。 他们不用再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也不用再面对无法处理亲密关系的无力感。 一个孩子成为家庭的枪靶,可以解放所有人的内心冲突。 他们有了更好的理由不去接触自己痛苦的内心,和复杂的家庭关系,而只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孩子。 当然这是潜意识的选择,而在行动层面就是,一大家子将孩子送到心理咨询师那里,告诉咨询师: 我们家一切都好,只有一个孩子有问题。 其实应该反过来: 我们家孩子有了问题,所以一切都好了。 不可置信?难以理解? 这是这个弱小的生命,所能表达出的最强大的爱。 这个弱小的生命,什么都不会。 学习不太好,嘴笨笨的,家庭作业总是做到很晚,发起脾气来不是人,性格懦弱,不善交际,有时在外面制造一大堆麻烦,攻击性强,不懂礼貌,不喊老师,看上去都不太像个好人。 他打也打不过谁,骂也骂不过谁,还得靠我们养活着。 他在虚无中呆得好好的,糊里糊涂被拉到这个热闹的世界里,也不知道他到底习惯不习惯。 他没杀人没放火,只是有一堆谁都有过的小缺点。这些小缺点有很多还是为你们而故意制造的。 他被爱了就恃宠而骄,被打了怀抱愤怒也无能为力。他们不管被爱被打,对你们的爱都不减分毫。 哪怕他都已经三十岁了,也会在某个你对他表达歉意的瞬间泪如雨下。 这个弱小的生命,从出生,到死去的那一刻,唯一不曾变过的,就是永远爱你。 为了爱你,他可以做你难以想象的一切。 今天儿童节,也好好陪伴这个孩子吧。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丁丁心理,ID:cuca-ddxl。 |
|
来自: binghe1800 > 《瑞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