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摄影重构和叙述历史

 zzm1008图书馆 2019-06-01

编辑:刘淼

OCAT研究中心近日展出了“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的优胜方案“描绘历史:中国当代摄影中的历史叙事”。错综复杂的展陈形式给予观者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和思考,属于人类文明的共通性不是个人观念而是集体观念的形成,通过社会、技术、历史元素的重构,使得历史的真实和观念中的真实逐渐融为一体,但从客观的结果来说,过去又逐渐被消解了。回到展览本身,这些艺术家纷纷通过真实或者虚构的记忆,运用描绘历史的手段,来寻求个体的身份认同和对于当下现实的认知。

朱岚清,《前泉州国营地方造船厂厂长黄乌锥与他的后渚港沉船船模》,选自《沉船发掘记》,2017 

而事实是被载入史册的那些宏大叙事的过去也许与我们并不相关,当时发生在每一个个体身上的点滴记忆恰恰是证实我们存在的依据。本次展览关注摄影媒介在后现代视觉叙事语境内的发展和特征,探讨历史、记忆、档案与摄影叙事之间的复杂关系。七位艺术家展示了他们运用摄影进入历史叙事的若干案例,从不同叙事角度切入,运用真实或虚构的叙事策略将观者的视角带向过去的某时某地,从探索个人和家庭历史,到探究历史事件,再到反思照片作为历史叙事媒介的主题。

董宇翔的作品名字运用一串复杂的数字符号《T01_[Z.32.45.37]-T04_[UN.1-7]》代替具象的标题描述,在当代意识形态的影响,技术革命的更迭,互联网快餐文化的现实背景下,信息泛滥造成的浅阅读成为一种常态,反应人们接收信息缺乏批判的思考能力的普遍性,影像现实和真实存在的界限越发模糊、混淆,影像不仅仅记录历史,还在生产历史,从而映射了记忆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靠性。

石真,《LLDM家族全家福》,

选自Memories Of Things Past系列

 

石真,《LLDM曾孙女Christine》,

选自Memories Of Things Past系列 

石真,手工书内页,

选自Memories Of Things Past系列,

2015年至今

石真的“Memories of Things Past”系列是一个基于历史资料的非虚构影像作品,它以一本19世纪比利时家族的日记为线索展开,讲述了多年间围绕日记发生的一系列巧合离奇的故事。作品混合了文字、图像、信件、电话录音、历史资料、艺术家手工书等多种媒介作为呈现方式,试以探讨在“档案与虚构”“私人与公共”的宏大命题下,真实与回忆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唐景锋, 2009-2012

唐景锋, 2009-2012

唐景锋,2009-2012

作为一名出生在香港,被送到英国读书并娶了一位苏格兰女孩定居英国,同时生长在三种文化中的唐景锋,拥有着多重身份的他继而对于自我的身份认同产生怀疑。于是便有了这组作品,记录了唐景锋家族几代人100年间的变迁,作品同时涉及到家庭、分离、移民、殖民主义和多元文化多种元素。策展人何伊宁表示,这样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去思考,家庭相册作为档案或者创作的文本,都是可以被艺术家利用的。

黎朗,幻灯片照片,选自《1974》系列

黎朗,幻灯片照片,选自《1974》系列

黎朗,幻灯片缩略图,

选自《1974》系列,2015年至今

 

黎朗的《1974》则是由自己的记忆元年出发,从两个不同的线索引出对于历史叙述真实性的探讨,对于1974年大事记的梳理和390张循环播放的幻灯片,包含了他的家庭影像和画外音。从而引导观者从两个维度去思考,一是由当下时间的黎朗的个体出发通过记忆和老照片还原1974年的自己并与之对话;二是从74年的世界环境语境出发,利用真实记录的历史资料映射和对比当时黎朗的家庭单位的状态,邀请观者同他一起探索和思考照片、记忆和真实间的关系。

陈旻,《Ivoloina 试验站的一种拉菲草》,

选自《殖民者的相册》,2012

陈旻,《苏丹人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内》,

选自《访客》系列,2012

陈旻的《JATP集合体》,同样运用了虚构真实的叙事手段:在时空的维度中,她进行着偶然性的时空旅行,两个时代意识形态的改变,过去和现在的缝隙在摄影的不断叠加的过程过逐渐被拉平,而摄影艺术变成了现实的一部分。用摄影的艺术在制造现实发生的作用,而这一切是脱离了我们经验的认知的真实。这部分展览被安排在空间感纵深的楼梯拐角处,观者顺着楼梯慢慢靠近现实,接近陈旻所营造的殖民时代的记忆场所。被蒙太奇篡改的农艺学家ÉmilePrudhomme的相册作为真实存在的证据,无法辨认身份的人物形象被抽离沦为彼时风景的装饰。

杨圆圆,《废弃的战斗机》

选自《在克拉科夫的十日》系列,2013

杨圆圆,《两个摄影师的对话:V的梦》,

选⾃《在视线交错之处》,2016

杨圆圆,《两个摄影师的对话:V的梦》

最后,杨圆圆的作品《来自20世纪的若干回响和其他故事》和朱岚清的作品《沉船发掘记》,从个人经验和搜集历史出发,将各自伪装成考古学者,故事导演或者是小说作者。考证、演绎、虚构叙事,分别通过不同的文本搭建复杂视觉叙事,并通过搜集的文献与资料为入口来发掘特定的历史事件。

朱岚清,《大岞村,惠安县》,

选自《沉船发掘记》系列,2017

 

朱岚清,《造船厂,惠安县》,

选自《沉船发掘记》系列,2017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