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梨罐头可能会过期,但新锐永远不会

 老王abcd 2019-06-01


5月31日,新周刊在广州W酒店点亮了一场够燃的2019新锐之夜:新周刊App上线Party。

这个Party,是新锐的Party,到场的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新锐人物。

前来捧场的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肖延兵、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办主任秦颖,与新周刊杂志创始人孙冕、新周刊杂志社社长孙波、副主编唐元鹏一起上台,手摁“灭霸”手印,共同开启新周刊App上线启动仪式。

新周刊App的上线,正式宣告新周刊进入新锐2.0时代。

新周刊App启动仪式

成为新锐,成为时代的刀锋

今日之《新周刊》,正是新锐之《新周刊》。

23年来,“新锐”一直是《新周刊》的灵魂。1996年,《新周刊》的创刊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新一点”,办刊宗旨是成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2014年,《新周刊》从“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进化为“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新周刊杂志创始人孙冕展示《新周刊》创刊号

作为“观点供应商”,《新周刊》在过去曾打造出许多经久流传的概念:飘一代、她世纪、中国不踢球、砸烂电视、第四城等等。

《新周刊》23年近600期杂志,记录了时代的体温

“新周刊之所以永葆新锐,就因为它是时代的刀锋。”新周刊杂志社社长孙波在开场演讲中说,在今天的中国,人人“外表波澜不惊,内心兵荒马乱”,有人借卖焦虑感、上升感、成就感、安全感、幸福感赚得盆盈钵满,有人则互相投喂成功学的毒药和心灵鸡汤的迷药

但越是在一个充满摩擦的时代里,越要用思想和价值观武装一个人的肌肉。

新周刊杂志社社长孙波

23年来,《新周刊》是中国社会趋势观察家,也致力于成为中国生活方式的研究专家,努力输出一种新锐的全球观、社会趋势观、城市观、世代观、生活观、两性观,努力成为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的首席架构师。

作为“视觉开发商、资讯整合商、传媒运营商”,《新周刊》持续深耕生活方式和新媒体领域,成果丰硕。今天的新周刊,早已从一本杂志进化为一个传媒头部IP,它是一本杂志,是一堆畅销书,是一个生活方式研究院,是几个榜(“中国年度新锐榜”“中国视频榜”“优化生活贡献榜”),也是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和公号,更是一个刚刚正式上线的App——俗话说,好戏总是在后头。

观看视频,回顾新锐之夜

新周刊App:23年的自我迭代

Hulu和Flipboard的前首席技术官、现任投资公司KPCB合伙人的埃里克·冯最近撰文说,移动应用的淘金时代已经终结,大部分人都习惯使用那些相对成熟的应用,却很少愿意尝试新的。

但《新周刊》副主编唐元鹏仍然认为,我们有推出原生App的必要。自移动互联网出现以来,新周刊的“新锐”有无数化身。

《新周刊》副主编唐元鹏

2009年,我们开通了微博,现在新周刊微博拥有近2000万粉丝,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ID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