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家庭理财观念,你认可吗?

 妖城主 2019-06-01

到周末了,螺丝钉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投资理念的感想。

理念这个东西,很有意思。 

比如说有的人,生活就是每天按时上下班,贷款买房子,生娃养娃。他们没有去做投资或者去创业的念头,日子过的也不错。平平淡淡就是真。

而有的人,可能在某个时刻看到了某个观点或者理念,受到启发,然后就开始做投资或者开始创业。也许成功,也许失败。

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画出了每个人不同的生活轨迹。

像80后、90后这一代,上学的时候都几乎没有接触过投资,但有的人会在某个时刻,受到相关的理念启发之后,就开始行动了。 

比如说有很多朋友都是看了《穷爸爸富爸爸》、《小狗钱钱》这类财商启蒙类书籍之后,开始有了投资理财的意识,接着就亲手开始实践。

当然也有的人,即使接触到了理财的理念也还是不会行动,还是会继续过原来的生活。

三种家庭理财观念

其实螺丝钉以前在上学的时候,也没有投资理财的意识,花钱也比较大手大脚。没有理财的意识,手里就留不住钱。

后来毕业了上班之后,才逐渐有了投资理财的意识,开始重视这一块。

从螺丝钉接触过的朋友来看,对待家庭投资理财,大致会分为三类不同的家庭。

▼第一类家庭

第一类是没有理财意识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手里攒不下钱,有多少花多少,甚至会借钱消费。这种家庭其实不在少数。

比如说有位朋友,家庭月收入在5千左右,正处在养孩子比较花钱的阶段,但是夫妻俩却仍然希望能经常出去旅游,有时候甚至是借父母的钱去一些花费比较大的地方旅游。

还有的朋友,想买最新款手机,即使手里钱不够也要用信用卡分期付款来购买,先享受,再还钱。

虽然说钱最终都是要花掉的,但一种是马上花掉,一种则是等过些年再花掉。

前者是立即消费,也比较符合人性,后者则可以先把钱做投资,等钱将来增值了再花。

但是要想延迟花钱,延迟获得享受和满足,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是接受不了的。

比如说以前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一群小孩子,只要不立刻吃掉桌子上的糖果,过段时间就会给他们更多的糖果。

结果显示很多小孩子是忍受不了这种等待的,很快就把糖果吃掉了。

许多人长大后还是保留着这种习惯,立即消费,导致手里存不下钱,月月光。

这类家庭如果想要开始理财,可以尝试着先从强制储蓄开始做起,固定从每月到手的钱里拿出一部分,存下来。

▼第二类家庭

第二类家庭是有投资意识的、但风险偏好比较低的家庭。

这类家庭做理财,通常只敢把钱存在银行,其他的投资品种一概不理,甚至是货币基金也不敢碰。这类家庭也挺多的。

这种投资方式的好处在于很安全,本金不会亏损。

但长期看,银行储蓄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所以实际上长期来看,家庭的购买力会受到损失。

记得螺丝钉小时候收到的2000元压岁钱,父母存了银行,到如今仍然是2000多元,表面上看起来本金没有亏损,但实际上购买力已经极大的下降了。

这类家庭如果想要让资产长期增值,可以尝试着拿出一小部分资金,去投资一些风险更高收益更高的品种。

比如说把银行储蓄或者理财产生的利息,拿出来去投资低估的指数基金,这样本金不会受损,家庭资产中也会包括一些高收益的股票类资产。

▼第三类家庭

第三类家庭则是有投资意识、但风险偏好非常高的家庭。

这类家庭会对民间借贷、虚拟币等项目感兴趣,也可能会在牛市高位大举买入。甚至还有的朋友会说:「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其实就是比较偏好于追求超高收益。

但实际上大部分高收益的项目都是伴随着高风险的。

如果家庭资产里的大部分都是配置这类高风险品种,一旦风险发生了,也是会影响生活的。

这类家庭如果想要让资产面临的风险降低,可以考虑提高稳健资产的配置比例。同时再进行分散投资,避免单个项目的波动太大,导致家庭资产受损。

大家的家庭理财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