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导体的冯·诺依曼架构

 TangMouXiong 2019-06-01

我们知道,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大概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才开始的,这也很好理解,半导体这个领域一方面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很高端的人才不断的供给才行,这样的两个条件,也只有最近二三十年,我们才逐渐由越来越多的公司有这个条件。

当然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人才,资本方面可以进行资本优化进行再分配的调节,但是半导体领域的高端人才可不是想要就会有的,由于当年美国本土没有卷入战争,而且还大发了战争财,所以在当年一战二战时期,美国的科技发展开始逐渐领先全球。

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冯·诺依曼计算架构,就是在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被提出的,一直沿用到现在,但是这个架构在当下核心计算速度不断变化的时代,已经开始凸显出它的弊端。

冯·诺依曼架构的显著特点,就是其运算部分和存储部分是独立分开的,计算之后的数据和计算之前的数据,都通过传输通道与存储器进行交流,这样的架构在之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之前的核心计算能力差,速度慢,但是现在,核心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而存储器的速度却并没有同步跟上。

为了保证计算性能,最好的方案就是让存储器来等待逻辑计算单元,而不是让计算单元一直处在空闲状态,但现在的情况确实如此。

我们科学家就成功突破了冯·诺依曼架构的限制,实现了存储和运算的一体化,大大减小了核心需要数据和腾空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这就像一个厨师,以前需要走10米到冰箱里去拿食材,加工后再存放到冰箱里,而现在只需要放到距离自己1米的平台上就可以了,效率大大提高。

但我们的科学家还有另一个更伟大的突破,现在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都是一个晶体管负责一个逻辑运算,而我们现在实现了单晶体管实现双逻辑运算。

这两大技术突破,一方面大大缩减了逻辑晶体管与数据之间的匹配延迟,另一方面提高了单晶体管的运算效率,这样一套组合拳,理论上可以提高计算性能好几倍。

可以看到,中国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科技实力越来越强,创新越来越多,掌握的核心技术越来越有国际竞争力,最后,不知道该技术什么时候可以获得应用,例如应用到华为的麒麟芯片上,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