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夹障子

 nmcd350 2019-06-01

散文:夹障子

现在的东北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砖院墙,同五、六十年代相比较,简直是两个天地之别。

东北人干什么是都很讲究规矩,讲究面子。那个年代,不管生活条件怎么贫穷,每家的小院子都规矩得板板整整,看见就顺眼舒心。院子有多大,障子就围多大,把破乱东西,柴火等都围起来挡在里面,小园子也圈起来,种上蔬菜。不夹障子的院子,大家叫“敞八道子”,意思是说:院子四通八达,是不会过日子的人家,大家都瞧不起。

障子是土语,城市人叫栅栏,学名叫篱笆墙。夹障子的材料各地不尽相同,就地取材,有啥用啥。林区木头多,那里的人家都用手臂粗细的松木做栅栏,又结实又漂亮。在平原住的人家,没有几家用木头做障子的。我小时候,开始是用苞米杆子夹障子,后来用高粱杆夹。苞米杆子叶多,软乎,老牛喜欢吃,一时看不住,老牛掏一口,障子就成为豁口子。高粱杆不招牲口喜欢,高粱杆上下基本一般粗,夹出来的障子美观,好看,当时,是夹障子材料的首选。

夹障子这个活虽然简单,但一个人干不了,最少需要两个人。地刚化到一锹多深时,就可以夹障子。首先是挖沟,在挖沟前,要把过去残留旧高粱杆拔出来,把旧沟里的残土清理出来,如果沟不够深,需要再深挖一下。高粱杆要选粗壮、笔挺,晒干,去掉叶子。夹障子的时候,一个人把高粱杆立在沟中央,用手扶着,另外一个人培土,踩实。夹到了一定的距离以后,马上,在障子的里外用粗柳条杆缀上腰,这样,秫秆们就连成一片,成为了篱笆墙。

散文:夹障子

障子有厚薄之分,过去,秋末冬初夹障子挡柴火垛,这种障子要用整捆高粱杆,障子里面站一个人,外面站一个人,夹的时候,两个人互相都看不见,在缀腰绑绳子的时候,曾经发生过笑话。

笑话说的是两个人在夹障子,有一个人说话口吃很厉害,他在障子里面,两个人用木棍在高粱杆中间加固。说话利落的人用绳子勒木头棍,问里面口吃的人:“怎么样,好没好?勒不?”

这个人的意思说:我刚才勒的怎么样,还需要勒吗?

口吃的人在里面喊:“好….”。

外面的人认为这样勒可以,感觉绳子勒的还不太紧,又加了一把劲。又问了一句:“好没好?”

结巴喊:“好……勒”

外面的人更加使劲勒,怕勒不紧,用脚蹬着使劲。这个时候,口吃的人声嘶力竭叫唤:“好…..勒……疼啊!”

原来,口吃的人把手伸进绳子里面,把手勒进去了。

散文:夹障子

院子里夹上障子,马上显得规矩了很多。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

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在篱笆墙根下刨食,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

晚上,夕阳西下,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嚼着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听村里的大喇叭说评书,唱二人转,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

篱笆墙围起来的农家小院,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这里一片幽香,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这里浪漫,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风儿轻轻的,鸟语甜甜的,每天都在熏醉篱笆院里的人。

散文:夹障子

散文:夹障子

散文:夹障子

散文:夹障子

散文:夹障子

散文:夹障子

散文:夹障子

散文:夹障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