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乡染翠正当时

 弘净 2019-06-01

 

图为县城解放路一瞥 记者 刘徽 摄

阳雪梅 记者 刘徽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的名句传颂千年;

    这是一座物阜天华、山明水秀的城市,绿意盎然、生机蓬勃。

    近年来,“让城市拥抱森林,让森林幸福百姓”的时尚生活理念,不仅改善了苍溪生态环境,提升了地方品位和形象,更增强了百姓幸福指数,实现了“创森”与跨越发展双赢。

绿满梨乡:山青水绿低碳宜居

    “山青、水碧、天蓝、地美!”出租司机张世强说,经常听到乘客这么夸奖,作为地道的苍溪人,他心里特别自豪。

    “生态建设是涵盖全体百姓的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该县决策者认为,没有什么比生态建设更能让老百姓受益。

    聘请北京大学、省环保科研所对全县生态进行总体规划,以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依托绿色资源、红色文化和蓝色旅游独特优势,先后整合项目资金3200万元,实施“城市绿肺”、“绿色通道”、“绿色河道”、“绿色村庄”、“兴林富民”、“森林文化”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了森林生态园、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村、森林文化广场和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先后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绿色通道1500多公里,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全县建制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38.7%,森林覆盖率达到45.8%。

    绿树融城、碧水环村。绿色成了梨乡厚土“和谐、均衡、持续”主色调。远望树木如海,绿涛荡漾,林在村中,城坐绿中;漫步大街小巷、乡村田野,桂花树、银杏树、小叶榕等2500余种株高大乔木树四季常绿。

    山青水绿的低碳环境,让全县各项生态和空气指标保持良好状态。2011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0天,全县空气和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7.9%。

林下富民:幸福生活节节攀高

    在美化村庄、提升城乡生态品质的同时,该县坚持把“创森”工作与生态文明、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让“创森”不仅益民,更富民。

    该县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在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苍溪梨、林下鸡等绿色经济的同时,精心打造梨乡风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

    金黄的琉璃彩瓦,光洁的瓷砖,造型独特的瓶颈栏杆…白桥镇白桥村一组偏僻的小山村,显得格外洋气。

    “楼房大多数是靠这些‘宝贝疙瘩’建起来的!”村民罗锦祥指着一望无垠的猕猴桃园为我们介绍说。

    如今,全县不仅探索出利用林荫、林间、林缘空地发展种植鲜果和苗木的林下经济,林禽(畜)结合、生态旅游、林产加工等多种林业经济发展也相当迅猛。

    五龙镇九燕村村主任杨映福告诉我们,“公司+基地+养殖户+市场”的林下养殖模式,让全村的“跑山鸡”在林中下起了“金蛋”,去年全村出栏“跑山鸡”达20多万只,收入1000多万元。

    云峰镇狮岭村“荷塘梨园”农家乐老板杨兰英凭借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在家门口走上了幸福的“掘金”之路,每年“农家乐”的收入三五万是“小意思”。

    据统计,2011年,全县涉及林地面积140.2万亩,林业产值9.6亿元,生态旅游消费额同比增长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