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票上的中国年画(二)绵竹年画

 木讷叟斋 2019-06-01

     中国木板年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和四川绵竹等四地的木版年画久负盛名,有中国“四大年画”之称。前文欣赏了“四大年画”之首的杨柳青年画,本文就介绍博主家乡四川的著名年画品种——绵竹木板年画。邮票上的中国年画(二)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绵竹年画的制作工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手工填色,题材和画风具有独特的蜀地风味,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美誉。邮票上的中国年画(二)绵竹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产地在绵竹市城区的剑南镇、北部的拱星镇和清道镇、南部的新市镇和孝德镇等地。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鼎盛于清,新中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汉民族风尚。20022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邮票上的中国年画(二)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的制作程序和特色全在于手工施彩和勾线。绵竹年画既承传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继承了唐代之后雕版印刷年画的风格。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从不套色制作,最后完成全部靠手工彩绘,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这是区别于其它诸家色版套印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邮票上的中国年画(二)绵竹年画

传统绵竹年画用独特的粉笺纸和鸳鸯笔,颜色多用矿物色和汉族民间染料加胶矾调制而成。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做“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给人以单纯强烈、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由于用笔、用纸、用色的独特性,使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邮票上的中国年画(二)绵竹年画
有关“张仙射狗”的传说,有兴趣的朋友请阅读下面的“附录”。
附录:“张仙射狗”的传说:

2007210日发行的《绵竹木版年画》邮票,其中第4枚图名为“张仙射狗”,这枚邮票的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张仙何许人氏?民间传说是花蕊夫人的夫君——“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公元934年一965年)。公元965年,赵匡胤灭后蜀,建立北宋王朝,随即把孟昶的爱妃花蕊夫人送进汴京皇宫。花蕊夫人念念不忘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绘制孟昶的挟弓射猎图像挂于寝宫。一日,赵匡胤驾幸,抬眼处有一幅美男子的画像,只见他“身披锦绣长袍,面如敷粉,唇若涂朱,五绺长髯飘洒胸前,风流倜傥,宛似潘安再生”;再近观,画面右上有一只天狗,只见他“左手弯弓,右手持弹,仰射天空猎物”,心中疑云顿起,正色询及原故。花蕊夫人急中生智,不紧不慢回应道:此人乃蜀中的“诞生之神”,专为百姓人家添子送福,保护人间妇幼儿童,名日张仙。今日悬挂此像,一为陛下祈福,子孙繁衍,万代昌隆;二为百姓祈福,家家育子,国泰民安。巧舌如簧的花蕊夫人一席话,不仅使赵匡胤龙颜大悦,且使这个胡编乱造的大谎言不胫而走,传遍街坊间巷。一时间,汴京城里家家户户,特别是求子心切的妇女,都挂起张仙——其实就是孟昶的画像(下图)。

从此,这一习俗世代相传民间将此画像多贴于厨房的烟囱旁,据说天狗是顺着烟囱钻进民宅室内,专门欺吓孩子,传播天花疾病。只要张仙驻守,把住烟囱关口,天狗就不敢钻进房屋侵害儿童。画像两侧还贴一幅对联:“弹打恶天狗,保佑小男儿”;横批“子孙康吉”。其中的“弹”字,又有一番解释:无论是张仙挟弓持“弹”,还是“弹”打恶天狗,其音与“诞”相同。民间凭借汉字“谐音双关”的特殊功能,寓意美好事物。张仙的“弹”,能为百姓送来子女的“诞”生,又能“弹”射天狗保护儿童,具有“送子、护子”之仙功神法,真是功德无量。所以,不少地方建有庙宇,供祀“诞生之神”张仙爷。全国较有名气的是天津张仙阁,坐落在天后宫宫北大街南端的过街楼上。楼房三间,跨街搭建,正中一间上方悬有黑底金字“张仙阁”扁额。拾梯而上进入阁楼,中间神龛供奉张仙塑像,蓝袍、长须、挟弓、持箭,把这位中国神话传说中专管送子到人间的张仙塑造得活灵活现,而这次发行邮票的主图又再为张仙平添神采,你看他跨下骑坐麒麟,英姿勃勃持弹弯弓射天狗。在解读邮票主图之时人们不禁为这套邮票的发行,为弘扬中华文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的努力而拍手鼓掌。——中国集邮报作者:陶春蕾

(邮图资料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