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泉塔下“龙泉井”的前世今生,古井内出现大量唐宋遗物...

 198912春 2019-06-01

修缮工程中发现的古砖井

在实施龙泉塔修缮保护工程中发现古水井一处。古水井发现后,文物部门逐级上报。当时,专家们根据“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的古训,决定保留下这口被历史的风沙湮没在旧时光中沉睡千年的古井,认为水井的出现,是一种“不奇之奇”,“爱奇之心,古今一也”,留此古井,一可证古,见证史上曾经的繁华;二可鉴今,彰显今日静好的生活,让人们在世态升沉、自然盈虚中更加热爱今天美好的岁月。

这口古井位于龙泉广场西南部,距龙泉塔12米,南邻府前路,西边为塔寺路,东北原为龙泉寺遗址。从古水井附近施工挖掘的剖面可知,地层堆积分为三层,第一、二层均为近代堆积层,夹杂有近代建筑垃圾等,土色为灰褐土,第三层为井坑的填土,土质致密,为掘坑砌井后的回填土,土色为黄沙土夹杂灰褐色土块。

古水井平面近圆形,青砖砌筑,部分井口破坏塌落。在砌砖圈之前,先挖成椭圆形土坑,井壁砌完后,用黄褐沙土夹杂着灰褐土块将砖圈外的空隙回填夯实。垒砌井圈的青砖没有发现完整砖。现存井口由不规则石块围砌,古水井由二十五层青砖和三层石块砌筑而成,一至七层采取平砖、石块、瓦片夹杂砌筑,似为二次砌筑。八层至二十五层采取一层平砖一层立砖砌筑,平砖每层15块半砖,立砖每层50块半砖。二十六层至井底采用不规则石块垒砌。井内填土为黄褐色沙土,清理时保留砖砌井壁,由上而下清理至井底部。

清理建筑构件残片有筒瓦、板瓦、兽面脊瓦、瓦当、滴水;生活用具残片有盆、缸、碗、罐,质地可分为红陶、灰陶、青瓷、白瓷;井内有一小块残碑,碑文残存4行24字,可识读的20字:径闲会□之初会。□高僧何虔,□併□屝□大和八祀僧文约书。书体具备晚唐风格。佛造像为陶质模印,残高10厘米、残宽7厘米、厚3厘米。残碑刻与佛造像均清理于古井底部。所以初步断定该井为唐末宋初时期僧人所使用的古井,也进一步有力的佐证了龙泉塔下龙泉寺的存在。

“龙泉”景观石

明明是出土了一眼古井,为什么叫“龙泉”呢?

古井出土并加以保护后,起名字的事一直困惑着文物部门,争取了一些专家意见、地方学者,虽然有些分歧最后还是定了用龙泉二字命名。一、龙泉塔下之井,龙泉寺中之井,命名“龙泉”,顺理成章;二、滕州因泉水“腾涌”而得其名,泉水众多,据记载古就有龙泉一说,否则哪有龙泉塔的称谓?

为了使这眼“井”更具有观赏性,在“井”的右侧立了一块景观石,前面用的是乡贤艺术家王学仲先生早年写的龙泉塔公园头二个字“龙泉”,下面又镌刻了几行注解的小字:“2016年5月,在宝地龙泉塔修缮保护工程中发现该古砖井,报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对古井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古井内出现了大量残损的建筑构件、生活用具及残石刻等唐宋遗物,残石刻有唐代大和八祀年号。古井内径94-110厘米,外径135厘米,井深340厘米,圆形,整体呈筒状,井壁向下逐渐外扩,平底。古井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龙泉塔及龙泉寺的建造年代。公元二0一六年十一月”。

景观石背面又集了清代著名书画家李鱓的字“龙泉”,同时在下面也镌刻了几行小字做注明:李鱓(1686-1762)清代江苏人,康熙间举人,曾为宫廷画师,乾隆三年任滕县知县,为扬州八怪之一。据滕县志记载:李鱓主政滕县期间“为政清廉,士民怀之”。今古井发现,为纪念李鱓于滕功德,特辑其书“龙泉”二字,镌石立于井前以倡执政为民之风尚。公元2016年11月。”

今天我们在古井边,借先贤之墨泽为古井题名,是借古以开今,是借名家之“善”,彰井观之“美”,喻人间之“真”,立古井之“魂”。

龙泉塔始建于唐朝末年,龙泉寺、龙泉井亦当如此。宋代学士苏轼,来滕做客,观此地高塔古寺流泉,悠然动情,称居此地可以拥抱天地,感悟人生,“知天地万物生息运行之妙”“摄三界万境虚实变换之妙”。清代宰相刘墉,莅滕访友,登塔望远,思绪万千,礼赞这里“南望微湖怀夜月,北瞻龙岭仰晴云”。龙泉塔从建至今,一直是滕州地标建筑,如今已跻身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枣庄十佳名胜古迹”。

去年,滕州确立“建设生态文化名城”的目标,并对龙泉广场区域进行了新的修整和开发。

现已修缮好的古井

文物景观,也是有生命力的,高塔古井,这是大自然中的两个“生命”,历沧桑,经兴衰,看无边风月,阅千年山河,是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见证者。人们今天看塔,能够让人望远,让人与青天白云同韵,产生一种向上的精神;人们今天观井,让人清澈,让人与荆水龙泉化一,产生一种心灵的默契。这种精神,这种默契,就是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塔边有井,井边有塔,两景相映,“美美与共”,让今天的大美滕州,景外又加一景,锦上又添新花。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