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记载,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谨道如法,长有天命。但是专家告诉我们,45岁以后,人的骨骼往往都面临骨不正的两个问题——骨太松和骨太硬。而平时大家认为的“补肾壮骨”也不是完全正确。在一定特殊条件下,补肾确实能壮骨,在一定条件下,补肾就没有效果了。那么到底骨松和骨硬代表什么意思?如何让自己骨正也能筋柔呢? 请您将自己的双腿和双脚并拢,观察自己的膝盖、脚踝处是否有缝?并对照下图属于哪个分值的腿型呢?分值越高说明您的骨骼越健康。 专家介绍,通过观察腿的形状,可以看出骨正与否,从而粗略估计我们的寿命是更长一点,还是会打折扣。 通过真实的人骨标本,我们可以看到,骨骼上有很多血液流经的小孔,说明中骨骼中也有血管经过。因此只有达到骨正筋柔,气血才能通畅。但是45岁以后,人的骨骼会面临两大问题:骨硬——骨质增生和骨松——骨质疏松,60岁以上的中年人中,60%有骨松和骨硬的现象。 从下图可以看到,20岁的时候,正常人的骨头非常结实,骨关节间隙也很宽。随着年龄的增长,图片越来越白,骨间隙越来越小,说明骨头越来越硬,软骨也磨损了,有些人走路还能听到骨头摩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滑膜炎、增生疼痛或者变成O型腿。 正常的骨头骨质是非常密实的,而发生疏松的骨头脆而空,所以很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 这两个问题一旦出现,预示骨骼已经不正了。如果出现了骨不正,可以通过让筋变柔来代偿部分骨的功能,这样合起来,整个腿的功能还是正常的,也能保证气血通畅,长有天命。那么,如何骨不正筋也能柔呢? 病例:颜叔叔,63岁,从去年五月份开始腿疼,上楼梯一只腿也抬不起来,他以为是静脉曲张手术没做好,但去当地医院检查以后,医生告诉他是骨头不行了,建议手术取掉关节,安上人工关节,才能继续行走。颜叔叔听着很害怕,于是找到了陈主任治疗,通过让筋柔的方法恢复腿的功能,现在颜叔叔已经能正常行走了。 △患者左右腿骨骼对比图 所以对于慢性骨病,我们要有一个理念:虽说骨好能长命百岁,但即使骨不好,我们也要有信心,让筋柔起来代偿一部分骨功能,达到带病长寿。这对很多有腿疾的老年人非常有帮助。但骨不正筋也能柔是分情况的,一般根据是否有疼痛或者酸胀来区分对待。 骨不正,同时还有酸胀的感觉,说明我们正处于慢性缓解期。专家介绍,这时候用补肾的办法能够缓解。 肾主骨,如果肾气比较足,那么骨头也能比较结实,无论你原来是骨硬还是骨松,通过补肾,都能使骨头的力量长一点。骨头结实再加上筋柔韧,走路自然而然就会很利索,不会感觉到酸胀无力。 专家也给出了自己临床几十年的一个补肾方子——补骨汤,这个方子被患者当成药膳来食用,很受欢迎。一天喝2次,用两周停两周,能滋补肝肾、平和气血,从而增强骨质。 ![]() 【药材】熟地10g、肉桂10g、山药10g、枸杞子10g、杜仲10g、骨碎补10g 【煲法】加入三碗清水将上述药材泡10-20分钟,然后武火煮开,最后换成文火继续煮15分钟即可。 缓解酸胀的其他办法 骨质疏松:六味地黄丸、晒太阳、健步走。 骨质增生:泡药酒、瑜伽、抻筋 【专家建议】六味地黄丸和药酒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骨骼在急性期时除了疼痛还有一个特殊的症状——肿胀,这个时候补肾没有效果,需要健脾利水消肿。所以专家推荐了内服法+外用法一起治疗。 ![]() 【药材】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猪苓9g 【用法】五种药材煎水服用即可。 ![]() 泽泻有清热、利水的作用,猪苓和茯苓利水的力量的都比较强,白术主要是健脾,桂枝有舒筋通络的作用。这五味药材搭配起来,有很好的利水渗湿、健脾、温阳、化气的功效。 【药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0g、赤芍10g 【用法】药材先用凉水泡10分钟左右,武火煮开后文火15分钟,然后连药渣一起倒入泡脚桶,放至适合的温度即可开始泡脚。 ![]() 用这个方子泡脚,能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专家提醒】泡脚的水量要大,至少要没过踝关节,最好泡到膝关节。 在望骨关节三科病房住院的患者,每周还会在护士的带领下,学习一套关节养护操。这套操分壮骨操和护筋柔操两部分,坚持锻炼,可增加双下肢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达到补肾强身的目的。 壮骨操 ![]() 护筋柔操 ![]() 专家出诊信息 陈卫衡 望骨关节科 每周二上午专家门诊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