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手答疑】练太极拳多久后才能学习推手?

 清浊一壶酒 2019-06-01

2019年4月,一部以“推手”命名的电视剧热播。电视剧《推手》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运用中国传统武术的招式——太极推手作为精神线索,串联起人物的命运转变、心智变化和商战博弈。

《推手》,归根结底是在讨论个人的成长,无论是职场的进阶,还是情感的追寻,通过将太极'刚柔并济、动静皆宜'的理念注入其中,不仅传递了稳扎稳打的生存方式,而且也将'四两拨千金'的人生智慧传达出来。

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的一种对练形式,在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基础。感恩太极大学堂推出《太极拳推手180问》专栏,为大家系统介绍有关推手运动的常识、要领和方法等知识。

纯熟

6、练太极拳多久方能学习推手?

推手问答

一般地说,在学习拳架的同时,就可以学习单手推挽。至于其它各式推手,则应在拳架和单手推挽纯熟以后再去学习,免得顾此失彼,贪多不烂。

程序

7、学习推手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推手问答

俗话道:“各师父各传授。”因而学习各种推手的基本程序,也是因师承而大有差异的,而且上述各种推手并非所有学派都具备。因之只能就大体而言,其基本程序是:从单推手到双推手,由定步推手到活步推手,自四正推手到四隅推手,最后,在手法上能做“乱环”,在步法上能做“烂踩花”,而且达到习练纯熟,这时才能从推手逐步进入全面练习散手的阶段。

循序渐进

8、为什么学习推手要循序渐进?

推手问答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不论学习什么学问或技艺,都应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先打好基础,再求进一步的发展。

学习太极拳推手当然也不例外。

可是有的人爱走捷径,不从单手推挽学起,而直接从四正推手开始。结果往往练习多年,依然分不清掤、捋、挤、按等四手;不是“四手不全”,便是“四手不正”。

本来学习推手,在姿势正确以后,首先从“听劲”和“换劲”入手,关键在于引活劲路,懂得沾、粘、连、随,不犯顶、抗、瘪(原作“匾”,一作“扁”)、丢,熟习柔化斜闪,然后再试劲发放。

而今有些年轻人,往往一学推手便热衷于发劲,与人推手时,拙力僵劲充满经络,全凭蛮力硬推硬拉,这样最易发生误伤,更谈不上提高太极推手的技艺水平了。因为太极推手纯是一门技巧之学,如能单凭力量人,那又何来“能御众之形”和“四两拨千斤”之巧呢?

所以前辈太极拳名家对推手教学,历来强调循序渐进,反对囫囵吞枣。他们常常把学习推手比作儿童学习书法,认为应该从描红、印格开始,由简到繁,从易入难,渐至临摹碑帖和白手作书,并在学好楷书以后,再学行书、草书。这样基础打得牢固,日后造诣也就渐趋精深,由熟习推手招法而逐渐进入“懂劲”阶段,由懂劲而进一步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神明”阶段,所谓“三年小成,十年大成”,是完全够实现的。

反之,即使推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是一双“硬手”,始终化不掉僵劲,或者依然分不清四手和展犯“双重”毛病。

所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推手,这是初学推手的人所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

误伤

9、推手运动中会不会发生误伤?

推手问答

有些人很想参加推手运动,但又觉得这么推来推去一定很容易发生误伤,以致产生了顾虑而不敢参加。

其实,推手运动中发生误伤的可能性,远比摔跤、足球等体育竞技性运动要小得多了,而且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然而任何体育竞技,要避免误伤事故,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对待体育锻炼和竞技的态度,太极推手也不例外。如果没有良好的拳德、拳风,不问情况一味逞能,甚至蓄意伤人,那实际上就不是什么“误伤”了。

所以,首先要有团结友爱之心,把练习或竞技的对手当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好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误伤。

尤其对于旧时代有关比武的故事传说,应该历史地分析批判对待,而不应生搬硬套到今天的体育竞技中来。

其次,要遵守推手运动规则,我国各地民历来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口头性规则,如:不准使用踢法、打击、撞膝、顶肘、抓闭以及反关节等有伤害性的技击方法,也不准使用摔跤运动中的一些摔法等等。

凡属县、市以上体委或武协正式举办的推手竞赛,一般都应遵照国家体委审定的《太极拳推手暂行竞赛规则》办。

近代太极拳不断向养生保健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因此,推手练习或竞技一般也是十分讲究“安全第一”的。再次,在推手技术上要注意不犯“双重”的毛病,先要由柔入手,即学会掌握防守的柔化技术,然后再去学习进攻的发放技术。

而且应该把对练与竞技明显地区别开来,对练发放通常应是熟识的同学或拳友,而且事先应有口头协议。否则轻易发放,即使不伤人,也会伤害感情,甚至引起纠纷。同时,也要学会一些自我保护措施,以及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凡能确实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太极拳推手一般是不会发生误伤的。

规则

10.我国民间友谊推手有哪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推手问答

太极拳在国内外流传极为广泛,加上太极拳流派繁多,因此,各地民间推手运动的规则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地方,由于师承不同,约定俗成的规则也随之不同。归纳起来有这么几条“君子协定”:

(一)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娱乐身心,增进友谊,以及提高推手运动水平为目的。在推手时,本着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精神,注重拳德、拳风,决不做任何有害于健康或有损于友谊的事。切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逞强、不凌人,谦逊谨慎,以团结为重。

(二)与初学的新同学,或者未曾在一起学习过推手的拳友推手时,一概不发劲。与老同学练习推手时,发劲必须粘而后发,“点到为止”,而不使对方发生跌扑,并杜绝一切误伤事故。

(三)严禁应用任何带有伤害性的手法,不得有任何粗暴动作或行为。例如:采拿不宜过重,不准用指甲抓掐,不准抓人衣服,不准发冷弹劲(一作“冷断劲”)等等。偶有不慎,应立即主动道歉。比试性推束时,应相互握手为礼。

作者:沈寿,著名武术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