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纪 | 南薰冬暄之《牡丹亭·游园惊梦》

 小玉声 2022-02-17

演出视频


2017年11月11日“南薰冬暄”昆曲专场《牡丹亭·惊梦》

摄像   孙志宏

后期   孙志宏

字幕   程   滨

解说   侯   乐

游园之缘

作者简介:王汐,《游园惊梦》中饰杜丽娘。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现从事金融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在北大京昆社活动期间开始研习昆曲,先后向张卫东、杨忞、欧阳启名等老师学习,并得到朱世藕、李倩影、周万江、胡保棣等前辈指点,新任北京昆曲研习社理事长,同时参加北京青年京剧社活动。

2017年光棍节“南薰冬暄”昆曲专场圆满落幕,小玉声同学布置作业,嘱我整理《游园惊梦》的演后感,大略琢磨一番,这前前后后的缘分还真可以念叨几句。

首次聆听《游园惊梦》,亦即首次聆听昆曲,竟是整整20年前了。那时加入北大京昆社,听师姐们唱,自己还摸不到门径,既不知工尺谱为何物,连简谱都很难唱下来,起初觉得曲子又慢又复杂,渐渐才听出些味道,找到些美感。但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倒把《游园》硬背了下来,而且印象深得不可磨灭。《惊梦》却太难,起首的【山坡羊】就是个巨大的障碍,直到六、七年后才攻克难关。

身段的学习次序正好反过来。记得当年张先生卫东训喻:《游园》最适合小孩和长者演,容易讨好,咱们不演这个,先学一出《认子》吧。我是听话的学生,于是跳过启蒙热门,从生冷的正旦演起,还颇演了一阵子,后来又向欧阳启名老师学《描容》,也是哭天抢地、荡气回肠。在欧阳老师紫竹花园的昆曲课堂上,大约2012年前后才随一众曲友先学到了《惊梦》的身段,当年5月头一回在北昆排练场试演,据杨忞老师评论出场就像正旦;一周后又在湖广会馆演,似乎稍有改观,但看录像还是不能满意,过于拘谨……

原以为自己应该就是正旦的路子吧,但欧阳老师并没有局限教授这一家门,我便也来者不拒地碰到什么就学点什么。想起整整10年前,曲社安排去李倩影老师家学习《学堂》,我是配小姐的,几课之后,李老师说我的神情还挺适合闺门旦,同时也鼓励我学小生,以便与曲友们互相搭戏,还记得她顽皮地说“有机会我还想演回小生呢”。我平日随杨忞老师拍曲,她本工小生,唱上可以向她请教,身段却没有专门学,都是看朱世藕、许淑春等诸位老师排练留下的印象,后来也派上了用场,上一次南薰社的昆曲专场就扮过柳梦梅。


上一次南薰社的昆曲专场,王汐扮演柳梦梅

翻回来再学《游园》似乎是近两三年的事,学完继续放着没动,不过近日伴一对学龄小曲友反复研磨,还经常与小军兄轮换着充当主仆,倒也烂熟的了。这次演出,本来我也只是《惊梦》,砚之(杭州曲友朱赢)临时不便,她的《游园》便也派给了我,正好给了我实践的机会,确是求之不得,当然欣然领命。

摄影:会飞飞的石头

排练时才发现,《游园惊梦》连演下来还真不是轻松的任务,唱罢一曲又一曲,离【尾声】还是那么遥远,索性抛开杂念全心浸到戏里,去感受缥缈缠绵的春意,努力释放出欧阳老师强调的“娇骄二气”,仿佛找到些美人多情的感觉。同台的角色中,与柳梦梅反客(程滨)老师已有过几次愉快合作,此番依他建议,一起改了第二支【山桃红】的收尾,依原本行事,执手相看,更显依恋不舍之情;欣雨同学(李欣雨)首演春香,学习进度快得惊人,从头至尾配合妥帖;睡魔邱团(邱广勇)不仅负责台上勾引,台前幕后也是全盘应承,化妆、服装、道具、灯光样样俱全;大花神痴余(孙志宏)老师是多年的偶像,如今见到本尊上台真是光彩照人,为全剧增光;老娘圆通先生(王圆通),扮相绝似兰大姑,嗓音直追李多爷,昆曲首秀能不忘对女儿的三个问题就是最大的成功;擫笛的老土(朱晓鹏)兄,嫡亲大师哥,当初就是我第一次上胡琴唱京戏的琴师,多年来一直训教扶助;张鹏兄报幕兼检场,劳苦功高,虽小有纰漏却也平添几分趣味,想必对我临场应变的能力是极有信心的;此外边幕还立着《寻梦》的丽娘侯乐,虽然近视看不清楚,也能感受到神女目光如炬,助我功成。能与以上诸位共同游戏氍毹,剧艺暂放其次,本身已是一桩少有的乐事。


邱广勇 饰 睡魔神,摄影:会飞飞的石头

孙志宏 饰 大花神,摄影:会飞飞的石头

王圆通 饰 杜母,摄影:会飞飞的石头

站在侧幕条的侯乐神女目光如炬,摄影:张鹏

20年从听到唱又及演,各种机缘,终于凑成一出完整的《游园惊梦》,着实不易,必须要感谢南薰社的舞台和同仁们!若说憧憬,最近切的就是盼着技术小能手们精益求精制作的演出录像重磅面世,远的则是演遍《游园惊梦》中的各种角色——生旦都试过了,春香温熟只待时机,老娘词少,睡魔活轻,最大的挑战恐怕来自大花神,但愿有通关的一天。

2017年11月18日

丁酉岁暮《南薰冬暄》随笔(节选)

作者简介:程滨,《游园惊梦》中饰柳梦梅。天津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南薰社发起人。

项莲生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此语消沉,实则沉痛。古人于经世致用外,皆为无益之事。依大程之意,沉迷于作文都算玩物丧志,何况是拍曲彩串、粉墨氍毹了:

开到酴醾,

凋残豆蔻。

春归触处添僝僽。

人间万事不关心,

风前独自伤清瘦。

 

冷眼众生,

茫然依旧。

当时热血今寒透。

如今只觉戏为真,

登台哭湿青衫袖。

——《踏莎行》2008年

 那时我因以戏曲遣有涯之生,置办行头,几乎凑成了一份戏箱。迩来忽觉无趣,转瞬散尽。而自去岁末《群英会》之后,亦无复登台之兴:

霓裳散尽氍毹冷,绮语消除岁月新。

——《丁酉秋怀》2017年

虽然,听老唱片,约三五知己拍拍曲,依然是我遣有涯生的凭借。

2017.10.7摄于矫庵

我虽然从很小就自己去各种戏园子听戏,也喜欢看到动人处彩声脱口而出,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讨厌某些进戏园子里品头论足、家长里短大声聊天的戏迷或非戏迷观众。三年前南薰社组织过一次昆曲专场,当时也是无麦克演出,约200人的小园子鸦雀无声,大家听得很认真,我们在台上也很感动。今年亦复如是,所以我们的赠票主要是微信扫二维码,大约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那些在强大扩音器下大声聊天的“戏迷们”过滤下去。也许诸君觉得我事太多,实则我不过是想给大家一个我期望的看戏环境。我想我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大家也应该愿意吧。如果您是聊天打发时光的,那么对不起,您走错屋了。演出当天确实也挺好,将近300观众,无麦克原生态演出,基本达到了预期。不过事后有在下面听的朋友跟我说,还是有个别大声嘚啵嘚的大妈,从头聊到尾。真是忽略了,现在大妈们也会微信扫码了。


2014年南薰社昆曲专场《千忠戮·惨睹》,程滨饰建文帝,孙志宏饰程济

《牡丹亭·惊梦》

随着越来越胖,也因为健康原因不易瘦身,我拟40岁以后就不彩唱小生了。最多唱唱大官生,反串一些老生花脸的二路角色。如今在不惑前夕,与王汐兄合作一次《惊梦》,也算了却一桩夙愿。

我和王汐合作过两次《奇双会·写状》,一次天津,一次北京,都是相当愉快。演出当时,以及事后看录像,都觉出王汐舞台的经验、定力、身法等等在票友里算是相当精湛的。因我的性格,不像孙志宏兄、王汐、侯乐他们那么精益求精,大约有一种名士做派;而较之那种满台抖落虱子的名士又还工稳一些。此番合作《惊梦》也仗着他的精熟,使此剧歌舞不至于一无可观。

这次《惊梦》,原本力图恢复汤显祖原作以及清代演出风貌。《牡丹亭·惊梦》流行演法有两处明显与汤显祖原本不同,而《审音鉴古录》则相对接近原著。一处是现在柳梦梅白:“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我原来就觉得“闲情”二字奇怪,什么叫闲情啊?汤显祖写的这是一份“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一往深情,怎么能用“闲情”这么轻佻的字眼?后来一看原著和清本,径作:“姐姐,咱爱煞你哩!”——简单,直接!

另一处是现在第二段〔山桃红〕唱到“我欲去还流连”时,旦角就转回桌子后面自己入睡了。下面的“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都是柳梦梅一个人唱,“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片时,小生去也”也是柳梦梅对着睡着了的杜丽娘说。

再看原著与老本,此处还是生旦合唱“是哪处曾相见(《审音》注:“俗作'欲去还留恋’,亦可”),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而作者原要前后生旦这两段重复。然二人之神情心态,前后则相去霄壤。前则羞涩而偷窥也,今则二目相注,无限缠绵。至于俗本的“欲去还流连”则完全是生旦两人对白表现出来的:

生: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将息。(轻拍小旦。行科。旦起,恋白)

旦:秀才,你去了也?

(生回顾,走近,旦含笑,坐介)

生:姐姐,你好十分将息,我再来看你。行来春色三分雨……

这正是深于情者所写,而为俗伶擅改,以至湮没。

摄影:冰弦宿雨

本来力图恢复,但因为种种原因,第二个“是哪处曾相见”,张嘴便唱回“我欲去还留恋”的俗词了,虽曰“亦可”,毕竟懊恼。以致后面想表达的那种强烈情感并没有表达出来。这一处还是要生旦两人合唱才动人的,因我那句词唱错,致使王汐也没敢合唱,只合了最后“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一句。虽然预期的舞台效果没有达到,但这也不算是失败的尝试,只是未能尽善尽美罢了。怪只怪我们分处京、津、杭三地,而天津的孙志宏兄、王延庆先生又远在塘沽,排练的机会太少——只是演出前两周时响排过一次而已(10月29日响排,11月11日演出)。

刘立昇老师司笛照

此外要提到文场两位老师,一位是捧笙的刘立昇老师。我自28岁始请刘立昇老师擫笛拍曲,第一支曲子就是《惊梦》【山桃红】。倏忽十一载,刘老师身体也不如往昔。此次响排,刘老师还在医院治疗,特意由师母陪同来响排一下午又返回医院。演出时朱晓鹏兄的笛子也端赖刘老师的笙烘云托月,才能有这样的演出效果。另一位朱晓鹏兄,我从网上认识他也有差不多二十年了。当时是因为京剧结缘,他拉胡琴,我多次去北京找他。那时我们都年轻,他拉宫半调,我唱《叫关》。那时他就劝我学昆曲大官生。我因惰性一直没有学。等到第一次他擫笛我唱《八阳》时,都是十几年后的事了。这也是我第一次与他明场合作,值得纪念(应该写到日记里,可惜我也不记日记~)。

朱晓鹏擫笛,摄影:张鹏

演出的主持人,请的是北京的张鹏兄,这还是我的主意。张鹏兄研习余派老生颇有心得。请他主持,一则内行,二则原拟让他学两句吹腔《古城会》,给大家讲讲昆曲和吹腔的区别,不想他忽患重感冒,嗓音失润,不克演唱,颇为遗憾。而邱兄广勇又临时将检场的任务也交给了张鹏兄。张鹏兄对昆曲旦角戏本不太烂熟,致使《游园》检场搬桌子下场早了(后面小姐还要在梳妆桌照镜子做身段呢),春香下去抢桌子,又搬了上来,也是一段有惊无险之插曲。

春香抢桌子的瞬间

此次演出效果出乎意料,半缘诸位演员齐心合力,半缘鼓师王延庆先生严谨精准。《别母》周遇吉唱至【山蔴稽】“遵慈训难违抗,含悲忍痛拜倒阶旁,哎呀堪伤!”最后一次跪拜别母时,武场【大锣抽头】一响,我不由悲从中来,泪不能禁。当然此或为专业演员所耻笑者,然在我来说,这正是:“如今只觉戏为真,登台哭湿青衫袖。”

演出后合影,左:王延庆,中:侯乐,右:朱晓鹏

演出圆满,后期制作视频也是一大乐趣。全仗志宏兄技术高超,此番尝试老电影效果,我手写全部字幕,又特烦侯乐录制一段“南薰社”解说,可谓别有妙趣。

2017年11月18日

饰演春香之小感

作者简介:李欣雨,《游园惊梦》中饰春香。天津人,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曾向浙江省京剧团叶盛华老师学习京剧。昆曲爱好者和初学者。

14岁那年,第一次在一本书上读到《牡丹亭·惊梦》一折杜丽娘所唱【步步娇】【醉扶归】这支曲子,爱不释手,抄在本子上,每次念到“摇漾”两字的时候,就在脑海里想象柳枝随风摆动的样子。

第一次学昆曲,是在大四的时候,学校京剧社的学长要演游园,我觉得身段特别美,就在一旁学着玩,还请身边会吹笛子的同学帮忙吹。那时候我学习京剧已有一段时间,但学游园的身段动作,却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身上一动,嘴里就唱不出,嘴里唱着,身上就忘了动作,一边表演一边唱就会气喘如牛。那时我揣摩,应该是曲子不熟,气息不顺的缘故,有心向老师请教。但随着毕业临近,美好的时光要告一段落,后来,这个念头就被搁置了。

第一次参加昆曲演出,是14年南薰社昆曲专场,程老师(程滨)让我和安琪帮忙在《八阳》里面扮演犯妇,有几句唱。那次演出唤醒了我曾经对昆曲的迷恋,从那以后,我便慢慢的学唱一些常听的曲子,但由于时常俗事缠身,未能得其中真味。

2014年南薰社昆曲专场《八阳》,从左至右依次为赵安琪、邱广勇、李欣雨

这次策划演出的时候,程老师坚持让我试试春香,一来让我锻炼锻炼,二来也是演出确实人手不足,没有别的人选。开始我压力很大,总觉得自己经验太过缺乏,又很久没有上过台,怕胜任不了这个角色。我跑到北京去找饰演杜丽娘的王汐老师学动作,他经常鼓励我,教授一遍遍不厌其烦,非常耐心。

在此特别感谢北京昆曲研习社王艺老师(左)示范春香动作

王汐老师平时生活中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在舞台上,用侯乐姐的话说叫做“庄严肃穆又风情万种”,我觉得这八个字概括的特别好。他把他个人的那种沉静优雅的气质带到了台上,给人感觉他的心里没有一丝杂念,一静一动间有一种非常古典的美,丝毫不沾俗媚之气。

由于相隔两地,每次对戏都是匆匆忙忙,他教我的东西我十成中吸收不到一成,勉强算是把路子能走下来,很多细节没有机会去纠正。更因为许久不曾上台,基本功已经废的差不多了,很多本该注意的东西也忘干净了,因此这次演出,并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腰挺直,下颌微收没有做到;眼神不够定,太跳跃(关于眼神的问题,在杭州时叶盛华老师多次给我们讲过,要慢慢的像巡视一样渐渐看过去,我看录像时才发现自己完全忘了这一点);台步不够好,有的地方步子有点大;很多该蹲的地方没有蹲下去;亮相亮不住;动作还是不熟,练的太少,有的地方晃范儿。

摄影:会飞飞的石头

虽然演出登台,不如意处难免,但学习昆曲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程滨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吟安一句诗,唱圆一句腔,这种纯粹的愉悦是那样真实不虚”。每次新学会一句唱、新找到一个动作的感觉;每次听各位老师、前辈聊戏,获得一点小小的收获,那种一瞬间的喜悦和快乐是其他事情不能替代的。

与南薰社诸位老师相遇,是我人生中一番奇妙的境遇。正应了小玉声(李庆昊)同学当时写在南薰社介绍里的那句话“一群有意思的人,共同做一件有意思的事”:

程老师在文学上的造诣,让他对戏情戏理的认识比他人敏感,所以他能对戏文本身提出非常合理且有建设性的意见,例如这次他和王汐老师对惊梦结尾的处理。

侯乐姐姐是一个“戏痴”,为了演出排练不远千里坐一夜火车赶来再赶回去,一次排练完我送她去地铁站的路上,我们谈到某些身段动作,她站在马路当中就要演给我看,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要赶火车的人。

孙志宏老师曾说:“对戏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由于他和侯乐姐相隔太远,排戏不便,但他们都把对方的戏背得烂熟,在登台的前一天晚上还在加排。

朱晓鹏老师对戏曲音乐的研究非常深,他整理曲谱,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还不辞辛苦,多次来津帮我们吹笛子,让我们有拍曲的机会。

我的同学小玉声,是著名武生表演艺术家李玉声先生的忠实粉丝,他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是他平日用心练功的成果。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一群人凑在一起,才能做成如此有意思的事情。我能够遇到这样一批人,实在是太幸运。

2017年11月19日

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

南风者,生长之音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