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给母亲河——邕江的歌

 曹国书馆 2019-06-01

献给母亲河——邕江的歌


补述957年6月1日乘”红领巾号客轮”畅游邕江的往事

作者--当年这条船的船长吕智锦


最近从网上及电视报导,知道从本月21日起,将开启乘船畅游邕江活动。今天,我只想借贵报一角,向广大市民及游客,说-些鲜为人知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旅游尚被列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接受批判的年代。一项让少先队员乘船畅游邕江活动己俏俏开始了。


我清础地记得,那是在1957年5月30号那天。那年我尚在南宁四中读书,是-名带着红领巾少先队员,并任该校少先队大队委兼该校”红领巾歌舞队”领队及歌队指挥。当天我被叫到当时任该校少先队总辅导员,杨永安老师办公室。杨总很认真地对我说,今年六一节团市委及市妇联为了表示对我们这-代的关怀及爱,和加深对母亲河邕江的认识,特意举办-项让少先队员乘船畅游邕江活动。经与有关领导商议,决定任命我为此项活动,”红领巾船”的船长。我听后,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我一不会游泳,二不会开船。怎可能去担船长一这重任呢?喜的是难得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与关爱,让我荣幸地参与了这项,我梦想多年的活动。我向杨总表示了我的顾虑。杨总和蔼地对我说;不要怕,不是要你去开船,而是要你在船上带领大家去唱歌。我听后,才放下心来。到了次日,即6月1日上午,我穿好白衫兰裤,扎好红领巾准来到学校,其余与我同游的几位同学,都是红领巾歌舞队的队友,亦同时到场。杨总就带上我等数人,一起步行到当时的市政府,只见市团委及市妇联的两位领导己站在门外等候我们,我们一行多人相互介绍后,就一同步行走过民生路,走下民生码头,走上-条叫红旗n号(恕我忘了当时的船号)当时的客运轮船。杨总及市团委与市妇联的两位领导把我介绍给该船船长及船上的水手后,再三向我交代有关事宜,把今日行程安排及各校参与者人数名单交给我。他们就离船上岸走了。到上午约九时许,市内各中学的少先队代表就先后到来,登船向我报到。大约到九时卅分。我打开名单清点,知道己到齐了。就通知船长开船,船长即时拉响了-长声汽笛,我们这艘”红领巾号游船”就逆江而上启航了,开头大家都很兴奋,纷纷站在船头甲板及大船两侧走廊看风景,我相信船上的所有队员,大部份都与我一样,是首次乘船游邕江观尝家乡母亲河两岸的景色。届时,只见两岸长满高大的竹丛,竹丛下是盛开着火红的凤凰花的凤凰树,斜斜的岸坡上长满各式蔬莱,间中杂有一座座青砖青瓦平房,好一派农家乐的田园风光。船航到了”边阳街”,只见河岸斜坡上,是一座座临时搭建的造船厂,工人们正忙着修补一条条彼架起来的木船。渐渐地,船上的少先队员,有些站累了,大家就回到船舱内找座位休息。这时我也跟大家回到船舱内,我看到大家都很兴奋,但因船中发动机声很大,讲话需很废劲,我想起我此行的主要任务,就号召大家唱歌,很快得到大家赞同。那时,船上尚未有现代的音响设备。我就大声地喊着,带领大家唱起当时在少先队里最流行的一首首歌,其中一首歌名我现在忘了,但我记得歌词是;


我们的旗帜,火一样红。

星星和火把,指明路程。

和平的风儿,吹动了旗帜。

招唤我们走上幸福的人生。

我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

我们向前,我们向前。

永远跟着毛泽东!

永远银着毛泽东!


 大家都高声地反复唱这首歌。唱完后。又唱’让我们荡起双浆’,和当时流行的前苏联电影歌曲,如’;喀秋莎’;’红莓花儿开’,’列宁山’等。当船走过”边阳街”江边后,船很快就来到南宁铁路桥下,船长有意拉响了-长声汽笛,好像告诉大家,要穿过桥底了。大家纷纷走上甲板及两边走廊,看船如何穿桥而过。这时大家都抬头看,一座钢筋水坭与钢架的巨龙,横江而过,骄傲地立在江面上。届时全体队员纷纷举起双手欢呼!大喊!过桥啦!这就是南宁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大桥。过了大铁路桥后,船上-些会讲平话的队员,就高喊!看!就到我们的家--窑头村了。这时大家都跑到边船上靠岸的走廊,那些讲平话的队员,伸长手,指着岸上那些排列着的旧砖瓦窑,大声地向左右的同学讲!听村里的老人讲,解放前,村里的男工,大部份都靠打瓦烧砖为生,田里的农活全由妇女来干。南宁现存的青砖青瓦搂房,几孚都由这里烧出的砖瓦建造。大家听后,都对这些讲平话的队员,表示敬幕之情。我想,是的;正是有了他们祖祖辈辈的辛劳,及他们付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才有今天的南宁。过了大铁桥,就是南粉洲了。又是另一帮讲平话的队员,大声地向左右的同学讲!看!这绿草如茵的长岛,就是南粉洲,南宁人逄年过节攴桌上,那爽滑可口的粉条,就出自这里,。此时我们深深地感悟到,效区的农民兄弟,是他们的祖辈不单用它们的一草-木为我们建造了一座南宁城,还为南宁人提供了攴桌上的”油尖细米”饭与美食。这无不加深了我们对农民兄弟姐妹的敬意。船只沿洲走到半程,-位大叔走过来用手指着对岸对大家讲;看!那边就是”炒米渡”。我们的前方就是”白鹭洲”,然后是心圩江出口处的”鲤鱼潭”。我们沿”南粉洲”走完一圈后,就回头返航了。


这时大家都累了,纷纷回到船舱内坐好休息。这时船上的大叔阿姨主动地走近来,同我们拉家长。我们的队员们纷纷向他们提问,他们都亲切地回答,如;此河上游可以去到那里?他们就说,往右是右江,可到百色。往左是左江,可到龙州及越南。如我们顺流而下,那可到贵县,梧州,广州等大港。


在船航到”五通庙”时,队员们问那几位阿姨,这是什么庙?一位阿姨和蔼地讲;那是”五通庙”。队员们又问,为什么叫”五通”?那位阿姨又讲;我们水上人家,终年在江河上飘泊,四海为家,可谓风云莫测,随时都有船毁人亡之险。为了保正安全生存,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航船-靠胆色,二靠经验。行船不比行车,你们在陆地上行车,马路上各种坎弯,可看见得清清础础。我们航船,船底下的水,是深是浅,那是看不见的。那就靠胆色与经验。但因上天气象倾刻就变,哪就要靠运气了。所以我们船家,也就是你们说的”水上人家”,就特别相信”运气”。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在万般无奈下,就相信冥冥中有某神灵在主宰,所谓五通就是东,南,西,北,中(本位)五个方向,与天,地,人,鬼,神,五位神灵。因此就在河岸边,建了这座”五通庙”。我们每次远航前,都要来庙里烧香祭拜。祈求每次出行,平安和顺。我想当时在场的少先队员,听这位阿姨娓娓道来的解说,不甚理解。甚至认为是一派胡言,不可相信。但通过这位阿姨真诚的解说,对这些”水上人家”的生活方式与境况,只能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听完了阿姨的解说。阿姨又指着岸上对我们说;你们看!岸上每相距不远,就有一棵大榕树,或是老木棉。树下总建有-座小小的土地庙。也就是说;岸上土地庙附近的农民,他们主要是靠务农种田为生。种田也就是靠天食饭,这大树就是当地的”风水树”,村民们都把这树叫作’上天赐给我们的”罗伞”(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保护伞”)。在树下建的土地庙。就是请土地爷代我们求天老爷,保佑我们这方水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陌姓,丁财两旺,老少安康。讲完,我们又去把刚才为我们指点”炒米渡”,”白鹭洲”,”鲤鱼潭”的大叔找来。很快我们就找到那位大叔了。在我们热切的要求下,那位大叔就坐在我们中间,慢慢地讲起他知道的故事!他说;所谓’白鹭洲’是因为那里的芦苇长得特别茂盛,水底下的小鱼小嘏特别多,这样就特别适合白鹭鸟的生长。所以白鹭鸟就以此为家。在芦苇丛中筑巢繁殖,越来越多,当地的农民就把此地叫作’白鹭洲’。至于”鲤鱼潭”,你们看,在”白鹭洲”尾就是心圩江流入邕江的出水口,这里成了一个深深的水潭,也许是因为心圩江带来很多与这里河中不同的食物,所以在这两河交汇的水潭就成了鲤鱼最爱聚集的水潭,而且这水潭里的鲤鱼特别多而肥大。当地的农民就把此地叫作”鲤鱼潭”。在此我还要补充的是,此地岸坡上,有一座庙,叫”总管庙”,为什么叫”总管庙”呢?据当地老人讲;在北宋未年,我们广西有位壮族首领叫农智高,由于他不服当时北宋皇朝的统治,号召附近的壮汉及各族人民起来造反,当时,北宋皇朝就派了一名叫狄青的大帅,带来百万雄兵前来镇压,这其中有位来自山东姓李的将军,他部下的兵士负责在这里镇守。战争结束后,这位来自山东的李将军,看上这里的水土环境比他原来在山东时的地理环境好,他舍不得走。从此后,他与他部下的一大批人马,全留在此地安营扎寨。正所谓”落地生根”以比地为家。因为李将军他当时在军营里是负责后勤的总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首先带领他们在此地落地生根以比地为家为先人,就在此地建了这座”总管庙”。以告后人,不忘初心,永记他们先祖的来源。从此后,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就成了此地的原驻居民。至于”炒米渡”的故事呢?他用手指着对岸说;过去,从江南到江北来的农民兄弟,他们都得从那里搭渡船,当时,他们把江南那边的农付产品,柴草挑到江北来卖。到 了中午,东西卖完了。肚子又饿了,怎么办呢?他们舍不得花钱买东西食。就在来之前,将大米炒熟,然后用-小袋子装好,刭时又回到江北刚才上岸的地方,过去这里有一座小庙,小庙叫”圣堂庙”,他们就向庙里的”庙祝”,讨一碗白开水,将自已带来的炒米倒进白开水的碗里泡开当午攴食,就这样充饥了。久而久了,就把这里叫作’炒米渡’。同学们听完,不尤得’哗”的-声喊起来,大叔就问;同学们,你们”哗”什么呢!有位同学接着回答。当时的农民兄弟,也就是我们的父辈生活够清贫的了。大叔又讲;是的,父辈们生活是够清贫。但他们的精神生话,是很乐观向上的。学生们又问;何以见得呢?大叔接着说;他们每逢圩日或农闲假日,南北两岸的农民男女青年。往往喜欢结集在南粉洲的草坪,树下。唱他们当他特有的山歌,渐渐地”南粉洲”成了远近闻名的歌圩结集地。后来,在民国某年,当地的国民政府某些官员,就以唱山歌”有伤风化”为名,下令禁止了。这时,有位同学大叫起来,哗!想不到,电影刘三姐中,官方禁歌。生活中是实有其事。那位讲故事的大叔接着讲,电影刘三姐中禁歌的是当地财主莫老爷,而我们这里下令禁歌的是,,当时当地的国民政府某些官员。这时,又有一位同学问道;叔叔阿姨,你们也会唱山歌吗?船上的叔叔阿姨们,笑着回答;我们这里的叔叔阿姨们个个都会唱!那位同学又讲;那你们唱两首让我们听听好吗!那位叔叔愉快地说;好!你们就听吧!那位叔叔同时叫了几位阿姨过来。他们就站起来,放声歌唱。当时,我和大家一样,根本听不明他们唱的是什么内容。但当时气氛很好,大家都很兴奋很高兴。齐齐拍手叫好!再来-首!但他们却坐下来不唱了。那位叔叔问大家!好听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好听!叔叔又问;你们知道我们唱什么吗?同学们一个个都摇头说;不知道!那位叔叔说;我量你们也不知道。我们刚才唱的,不是当地农民唱的山歌。而是我们水上人家自己的’渔歌”!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答道”;渔歌”!那位叔叔说;对,是渔歌。我们水上人家世世代代在水上飘泊,四海为家。我们有我们这一团体的习俗,与歌唱。


船不觉将回刭民生码头了,一位大叔指着石巷口那边-座高楼讲,看那就是当时专做两广贸易的老板董达庭的住宅。对于广丰庄我可算是较熟的了。因解放初几年,我父亲就在广丰庄为老板董达廷打工,我记得那年头,我父亲常常坐船下广州,每次都带回一本本装订漂亮的花布样品及一支支棉纱。就是他们这批生意人,通过邕江河这一水路,把我们广西的土特产,如;木材,桂油,香蕉,菠萝等等,运去广东。再拉回洋纱(棉纱),洋布等-大批工业品。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


今天的畅游活动快要结束了,大家都感到很快乐,看到母亲河两岸的美景。听到了母亲河动人的历史故事,还听到了生活在母亲河上水上人家那天籁真纯的渔歌大家都感到收获丰满,这是我昨天,接受当这条”红领巾号”旅游船船长时,没有想到的。但今天我们做到了。     当大家离船上岸后,我带领大家。站好队。面向这条船及船上全体员工,及母亲河邕江,端端正正地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少队队礼!致敬!船上的叔叔阿姨们!谢谢你们今天为我们热情的服务!致敬,南宁--我可爱的家。致敬!母亲河--邕江,我们深深地爱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