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它作为艺术珍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今天,我不逐字讲《兰亭序》,而是向大家介绍一下《兰亭序》的艺术特点和五个最经典的版本,方便大家临摹时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对应的版本。 一、《兰亭序》的艺术特点1.天真自然有真趣 《兰亭序》全篇28行,共324个字,从头至尾,字字映带而生,字里的笔势与气脉延绵不断,一气呵成。其中,王羲之既计白当黑,又计黑当白,从而营造了和谐统一的效果,体现了天真自然的真趣。 正如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评价的那样:“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2.笔法精妙美绝伦 《兰亭序》的笔法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后世著名书法家的用笔技法基本都可以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找到根源。 王羲之的字“八面出锋”,将笔法的中侧、露藏、顺逆、折转、提按、连断、收放、快慢、走停、松紧、疾涩等发挥到极致。我们在《兰亭序》中的每一个点深入挖掘一下,都能收获一座精美绝伦的钻石矿,闪瞎我们的眼。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3.中和之美在其中 虽然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运用了多种笔法,结字也是千变万化,但是,当《兰亭序》整体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一种中和之美,没有狂乱、没有急躁、没有刻意、没有卖弄……一切都让人觉得是那么的舒服。 二、《兰亭序》最经典的五个版本(一)兰亭八柱第一本,唐代虞世南临《兰亭序》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兰亭八柱”,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理解后面的内容。 1.兰亭八柱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春,乾隆皇帝将收集到的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帖》墨迹六本(唐代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临摹的《兰亭序》,唐代柳公权书写的《兰亭诗》并后序,明代董其昌临柳公权的《兰亭诗》,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的原本),大学士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以及乾隆御临的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诗》,合为“兰亭八柱册”,并改建了一座有八根石柱的八方重檐亭,每根石柱上各刻一种帖子,因此称为“兰亭八柱”。 兰亭八柱 2.虞世南临《兰亭序》 虞世南临《兰亭序》原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虞世南临《兰亭序》1 虞世南临《兰亭序》2 虞世南临《兰亭序》3 虞世南临《兰亭序》4 虞世南临《兰亭序》5 虞世南临《兰亭序》6 (二)兰亭八柱第二本,唐代褚遂良临《兰亭序》褚遂良临《兰亭序》原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褚遂良临《兰亭序》1 褚遂良临《兰亭序》2 褚遂良临《兰亭序》3 褚遂良临《兰亭序》4 褚遂良临《兰亭序》5 褚遂良临《兰亭序》6 (三)兰亭八柱第三本,唐代冯承素摹《兰亭序》冯承素摹《兰亭序》原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冯承素摹《兰亭序》1 冯承素摹《兰亭序》2 冯承素摹《兰亭序》3 冯承素摹《兰亭序》4 冯承素摹《兰亭序》5 冯承素摹《兰亭序》6 (四)吴炳旧藏定武石刻本《兰亭序》定武兰亭,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最心心念念的一个版本,他曾这样说过:“《兰亭》墨本最多,惟‘定武’刻独全右军笔意!”可见赵孟頫对定武兰亭对高度赞誉! 可是,很遗憾,这个版本的《兰亭序》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定武石刻本《兰亭序》1 定武石刻本《兰亭序》2 定武石刻本《兰亭序》3 定武石刻本《兰亭序》4 定武石刻本《兰亭序》5 定武石刻本《兰亭序》6 (五)神龙半印本《兰亭序》神龙半印本《兰亭序》1 神龙半印本《兰亭序》2 神龙半印本《兰亭序》3 神龙半印本《兰亭序》4 神龙半印本《兰亭序》5 神龙半印本《兰亭序》6 神龙半印本《兰亭序》7 神龙半印本《兰亭序》8 以上五种版本,你最喜欢哪个版本呢? 看了那么多,不如自己选一本买来练习!就从关注本头条号或公众号“长短故事”开始,阅读《兰亭序》逐字精讲有关文章吧! 或者,就从描红开始吧! |
|
来自: liuzhaoli4876 >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