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动脉斑块吗?听听专家的答案!

 青蒿绿叶 2019-06-02

大家都知道吗?颈动脉斑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不要过于惊慌。研究发现,中国≥40岁居民中有36.2%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也是人体血管衰老的一种表现。在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大约20-30%会发生脑卒中,所以颈动脉斑块也需要引起一定重视。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除了年龄因素外,主要与血脂、吸烟、酗酒、体力活动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对于颈动脉斑块的预防,主要是控制这些风险因素,但与是否吃阿司匹林没有任何关系,口服阿司匹林并不能预防颈动脉板块的形成。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颈动脉斑块的外面包裹着一层纤维组织,称为纤维帽,纤维帽的厚度对斑块内部的脂质成分的保护程度起着重要作用,纤维帽越厚里面的物质越不容易暴露出来。而对于不稳定斑块,容易发生破裂,斑块破裂后,其中的脂质成分暴露在血液中,就会引来血小板的聚集,进而形成血栓堵塞颈动脉血管,斑块内血栓脱落形成栓子,会导致颅内动脉栓塞。

没错!颈动脉距体表较近,便于进行超声检查,是反映人体动脉系统整体情况的一个窗口。据统计分析,在50岁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约占15%,而到80岁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升到了45%左右。颈动脉的斑块的形成与血管内膜受损有关,当血管内膜受损之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会从受损的部位进入到血管内膜之中沉积。

当然,至于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斑块狭窄程度、血脂水平及斑块性质,是否合并脑卒中、冠心病等风险因素综合评估,最主要的是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治疗。而阿司匹林并非是颈动脉斑块的必须治疗药物,至于是否应该应用,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其他临床并发症及心血管整体风险因素,比如如果合并脑梗死、冠心病、属于心脑管高危人群(10年ASCVD>10%)的人群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其他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患者是没必要服用的。

而且,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简单地说是由于血管内皮受损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在受损后而形成的块状物。它的形成有两个基本前提,就是内皮损伤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多。所以,要避免斑块的形成就要避免血管内皮受损,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确实,这些进入血管内膜中的LDL-C会被识别为“外来物”,人体就会调动巨噬细胞进入血管内膜进行吞噬。吞噬过多LDL-C的巨噬细胞会转化成泡沫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淡黄色“米粥”样的泡沫细胞群。出于身我保护功能,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又会增生覆盖到泡沫细胞之上,于是,就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人的颈动脉有一处“Y”形分支,在此部位承受血液压力较大,血管内膜容易受损。能引起血管内膜受损的因素有血压、吸烟、外伤、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年龄等。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其他的危险因素都是人为可控的。

没错!阿司匹林通过血管扩张短期内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长期如此血管会疲劳。另外阿司匹林是属于药物的,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放在这里同样适用!曾经有一位冠心病患者就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浑身没劲、脸色发白,后来到医院检查发现,他已经胃出血了。医生给出的原因就是阿司匹林对人体的胃肠道黏膜造成直接损伤,长期服用会导致胃消化性溃疡、出血、穿孔,最终造成胃出血。

总而言之,从引起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来说,阿司匹林不能降压、不能降脂,更不能使人返老还童,所以阿司匹林实际上没有预防颈动脉产生斑块的效果!阿司匹林只是对那些已经有斑块的人,进行“亡羊补牢”式的预防。人体的血小板在血管中流动,在人体受伤的时候,会聚集在伤口处,激活凝血功能,阻止宝贵的血液流出。但血小板有个特性,就是在遇到粗糙不平的表面时,容易激发凝血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