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男女合婚:国之本在家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华夏文明的源头,来自古人对宇宙时空的认识,以及天人关系的认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淮南子·齐俗训》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时空的确定,是人类文明秩序的肇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了时空秩序,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可有节有律。 人的生身,安处于天地之间,更安处于家庭之中。夫妇之道为人伦之首,中国自古重视家风、家教,“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周易·序卦》),“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周易·系辞上》)“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周易·系辞下》) “女正位乎内, 男正位乎外, 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周易·家人》)“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周易·恒》)“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文言》)《诗经》,把缔结男女情谊的《关雎》放在首篇。从这些古籍经文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家的真切体会,对家风家教的高度关注,感受到华夏民族自古就是注重家道家风的古老民族。 那么,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该如何顺应天地,营造美满幸福的家庭呢?《周易》的乾坤两卦有所阐述。 《乾卦·彖辞》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彖辞》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里的统和顺承,是什么意思呢?统,是纲纪,是秩序的源头。承,是顺承乾之命令,付之行动。由此理解,乾元资始,天行以健,是自然秩序的奠基者。坤元资生,地势以坤,是地上万物以天为纲纪,顺承天道的德行。在草木,为四季荣枯,在人,有桑蚕耕作等等。百姓万民应以天地四时更替的原则从事生产生活,营建家庭,繁衍生息。 ▲ 后妃亲蚕图 ▲ 天子亲耕图 天子亲耕,祈盼国力强盛,民众安居乐业。 二. 屯蒙养正:家之本在身 家,是身心的温暖港湾,《周易》乾、坤两卦之后,是屯[zhūn]、蒙两卦。乾坤为天地父母父母,屯蒙,则为屯生蒙养。 天地交而万物生,屯,为阴阳始交而难生。自然对万物的孕育,和人类每一个小家庭生育儿女是一样的,孕育孩子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而且这个过程要承受太多的不适和辛劳。这个时期要做好胎教,合理的饮食营养,以及对各种风险的预防,以期孩子的顺利出生。 “身”与“孕”本同源,意指生物的繁衍。万物的生长,除了自身具备生命的活性与本能外,还需要具备土壤、光照、水、空气等诸多条件。屯,相当于自然和人类的萌芽胎孕状态。 屯卦之后是蒙卦。《蒙·大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据《周易·序卦》:“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蒙卦·彖辞》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孩子出生后,如何养育儿女,是这个家庭面临的第一等大事。家长是孩子效仿的楷模,家庭是孩子萌生成长的土壤,家长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举足轻重。无论是孔孟圣人,还是近代伟人,都印证了好的家风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基石。 蒙卦的自然之象是柔弱的初生草木,但内在有本自具备的自然生命力。但这还不够,蒙也需要外界的环境和条件来养。经过“屯”的艰难生发,接续的将是“养正”。人生和万物草木生长收藏的道理是一样的,需要遵循时空发展规律,依天时尽人事。“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周易·乾·文言》)若是以孩童教育来说,则是在启蒙阶段开其心智,导其向正。在这里,教育和农耕一样,也需要符合时节。 三. 家庭读经心得分享 孩子的出生与培育,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困惑。或因没有目标和方向,或没有方法。几年前,我为了突破培育孩子的困惑,找到育儿方法,通过互联网,最终关注到儿童经典教育,诵读中华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孩子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奠定孩子一生的根基。这些清晰的理念,瞬间让我明确了育儿方向。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培育一个孩子,不能走弯路,因为孩子的成长最耽误不起,这是比较高昂的时间成本。倘若我们错过关键几年的陪伴和养育,即便想补回,时光已不复。 家庭亲子读经教育的实施,我们在大女儿8岁,小女儿1岁2个月开始的。开始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坚持不好不主动等。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我每天晨读经典,2个月的不懈坚持后形成了习惯。这无形中影响了孩子,调动了她的积极能动性,孩子主动要求一起参与,行动胜过言说,先转变我们家长自己的心态是很有效的。一旦成为习惯,就很自然了,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尤其小孩子。她们没有选择能力,需要父母提供环境给她们。孩子读经,按制作的学习计划表实施,大概每天30分钟左右的阅读量,3年多时间里每日晨读点滴累积,完成了《易经》《诗经》《道德经》《孙子兵法》《大学》《中庸》《论语》等十几部经典的诵读熟读。为了更好的让自己坚持学习下去,我开始坚持每天5点左右起床,逐渐养成了一种早睡早起的习惯。一是不耽误白天的生活计划,二是早上可以按时完成诵读内容。读经也成了每天如吃饭一样必须要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显现,她心态阳光自信,学习轻松愉快。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时间规划的好习惯,她的学习生活都是自己独立完成,不需要我督促。她的语言表达力,记忆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有很好的体现。现在初中二年级,无论是学习,还是对美术、音乐、体育、社会实践活动,都充满了兴趣和热情。初中课业比较多,学生们都会报各种补习班,她在这点上是非常自由了,除了布置的作业外,自己找些网络上的公益课堂,周末就很自由的随意安排了。小女儿就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最早是模仿姐姐的样子读经,现在6岁多,已可以独立阅读几部经典了。经过几年的家庭经典阅读实践,我发现,起初是为了培育孩子,但最后是给孩子树立榜样,日积月累后,其实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包括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而对中医,对易经,对天文历法都有了学习兴趣,也结识了很多朋友。几年下来,自己也读了多部经典,尤其喜欢《易经》《黄帝内经》《诗经》,感受到经典如此厚重的能量,实在是太应该在孩子们越小、记忆能力越好的时候,打下熟读基础的。把经典亲子阅读引入家庭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育儿方式。不仅可以增强亲子感情,营造家庭和谐氛围,还可以给孩子奠定深厚的文化素养。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看的并非是孩子,而是家长。不是看孩子多有才能,会讲多少英语。也不是看家长多有钱多有关系,而是看家文化、家风。 四. 几个常见问题的个人意见 1、多大年龄可以学习经典? 经典育儿,根本在家庭,在父母的重视程度,越早越好。孩子在小学四年级之前,是读经典的最佳时期。从胎教开始,到6岁非常关键。0-3岁以听和熏陶为主,4-6岁以指读跟读为主,7-9岁就可以自己读了。孩子越小越容易引导,容易跟随,并且在这个阶段孩子更易养成一些良好习惯。当然,大人更可以利用工作闲暇之余去品读经典,经典学习本无年龄界限。 2、为什么要读经典?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经典是古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精华,是经天纬地的实践总结。经典是圣人的著作,是非常有能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或许读什么都开卷有益,都有用,但能量不同。假设我们把小学课本的能量单位定义为1,《三字经》的能量就是课本的100倍,《论语》又超过《三字经》100倍。《易经》和《黄帝内经》的能量,更难以估量。站在《易经》的高度再去读其他的书,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经典,本就是常读常新,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既和年龄阅历有关,也和个人气象有关。 3、用什么方法去读经典? 我们知道经典书目很多,如果没有一套合适的方法,很难坚持学习下去。 以下基于实践略谈经典诵读之法: ①读经次数上,每天最少读一遍。读一遍大约十分钟。 ②读经内容上,每天最少读三样。读一样十分钟,读三样就是三十分钟。 ③读经周期上,同样的内容可连续读一周。 《周易·家人·大象》云:“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有效,更有利于长期学习,值得去感受和实践。“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周易·系辞上》) 结语 屯蒙养正,修身齐家。家庭,不只是身体的居所,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中华大地有天文自然与人文情怀的国风大气候,每个家庭也有各自的小气象。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庭亲子读经,不失为一种直接有效的育学方式。 传承经典,屯蒙养正,身修家齐,国治民安。 文 / 心系银河 图 / 孤桐斫琴 文章编辑 / 大红 复核校对 / 壶子居 行之 历象小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