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关?基层?

 ht87 2019-06-02

【特邀主播||刘小唯】


近日瞻观老首长高建成《机关》一文,感触良多。首长耕耘机关近二十载,上至总部、下至军旅皆留其痕;就任单位参谋长后,更是对我等浅薄稚嫩之辈帮教指点、化凡点愚,谆谆教诲至今犹余音绕梁,甚为感怀。此文结合其自身经历,认知上极为深刻、感情上极为真挚、分析上极为精准,唯对基层之着墨不足、解析不够可谓白璧微瑕。藉承“高参论道”之错爱,浅谈吾人对机关、基层之拙见,如有匪妄猖乱之言,希求指点迷津。——题记

在扮演连长角色的这一年半时间里,经常有朋友同事问我:机关好还是基层好?话分两头、各表一端,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机关、基层的感触和认识。

一、理念上要树好“心手合一”的意识

机关,是心,是官长意图构筑的直接参与者,其具体职能大体包括辅助决策、督导检查、维护运营、联络协调等要宗,它在冷兵器时代,无论王朝更迭、兵制转变,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个“地”,就叫“幕府”。

基层,是手,是单位目标实现的最强执行者,其具体职能大体包括末端指挥、精准管控、组织行动、资源使用等要宗,它在历史演变中有纷繁复杂的分级命名,比如“行”“伍”“队”等等,但无论名称怎么变,根本任务永远不变,那就是“指哪儿打哪跟着干”。

机关和基层,是一组“共轭函数”,它们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从广义上来讲没有绝对的机关,也没有绝对的基层,在不同单位规模的不同视角下,它有不同的定位,比如在军以上单位看来,旅就是基层;在旅看来,营就是基层;在营看来,连排就是基层;在连排看来,班就是基层。甚至于针对我们普遍认为的军以上所谓“带部队”的单位便是绝对机关,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能因下属单位的规模结构和地缘距离而变更这种“机关”和“基层”的相对性关系,在战区、陆军和战区陆军看来,军是执行其意图的行动力量,就是基层。如果说有绝对机关的话,那只有一个:军委机关,只有它才具有统御全局、顶层设计的绝对核心地位。

摆清了这个关系,有助于“机关人”保持谦虚谨慎、冷静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有助于“基层人”发掘思考领悟、统筹协调的素质潜力。

二、建设上要形成“并驾齐驱”的态势

无论是听坊间传闻,还是自己亲身感受,在部队中有不少首长本人光明磊落、豪气凌然、精明强干,但在对待机关、基层问题上多少会厚此薄彼;特别是如今在统帅的“军事训练是战略任务”的鲜明号召下,大部分领导不约而同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更能直观体现训练质量效益的基层身上,或是由于自己出身的情怀诱导,或是出于对基层巨额体力消费的补偿心理,“机关”和“基层”的天秤,在一些环节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倾斜,机关人员认同和关爱的缺失、存在和权威的丧失,已经成为“大抓军事训练”牵引下的异化现象。它的直接危害是,机关部分人员没有了躬身案牍、运筹谋划的动力,基层部分官兵借领导关爱产生了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恶习。其实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每个机构的设立都有其存在必要性,只不过术业有专攻——基层需要关照,没有基层一桌菜做不了;机关同样需要关注,没有机关吃什么不知道——没必要做“文人相轻”的事。

因此,我认为就如何发挥好机关和基层的等质效应上,首先要从领导做起,剔除片面思维齐抓共管,让机关和基层并作自己的股肱、爪牙,才能让单位建设两翼齐飞;其次要从基层做起,现在基层当中不乏一种偏激观点:机关能干的我也能干,由此产生了所谓苦累不均、怀才不遇的负面情绪,基层人员务必要厘清岗位概念,不能持“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的狭隘观点,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对机关保持足够的尊重和敬畏,才能确保一盘棋同频共振;最后要从机关做起,就是无论何时保持“服务队”的本色不能变,珍惜机关大量庞杂、精准严密、独立具体的工作机遇,遇事不躲不绕、不等不靠、不避不闹、不跑不跳,做好让领导放心的“身边人”和让基层舒心的“协调人”,把机关的独特威信和魅力,通过不遗余力、精准饱和的工作支撑起来。

三、成长上要打牢“韬光养晦”的底气

现在回过头看,我这六年来的履职经历,可以总结为“醍醐三味”:“初盘”排长身份的基层经历,让我尝到了委屈的苦味;“二番目”作训参谋身份的机关经历,让我尝到了无知的涩味;“中盘”连长身份的基层经历,让我尝到了担责的辛味。每一种味道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都是未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作为一个并不算是成功人士的“老兵”,摆这些经历虽谈不上说服力,但却多少有些借鉴价值。我们现在部分官兵受社会大风气的影响感染,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显得高不成低不就,不仅在基层任职平台上基础打不扎实,到了机关也只能是普通办事人员投机倒把、跑跑颠颠,还大言不惭曰:基层久在池中,不能展其足骥;机关酒囊饭袋,竖子不足与谋——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回到我们那个原点的问题:机关好还是基层好?侧重点不一样,获得的“技能点”自然大相径庭:机关的优势在于通过材料撰写、公文拟制、计划制定和督导检查,能更好培塑所属人员敏锐的嗅觉、缜密的逻辑、严谨的作风、高维的视角;基层的优势在于通过制度执行、活动组织、综合防控、特情处置,能更好锻炼干部骨干刚毅的气质、全面的技能、直爽的个性、号令的意识。有人说机关“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更多的接近领导,刷脸都能刷出很多既得福利;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有很多大领导起初并无机关经历,是从基层的“江湖之远”一步一个脚印摸爬滚打至“庙堂之高”。

所以,无论身处机关还是基层,不管是组织任命还是个人选择,一方面都要经历体验,否则难以打牢扎实“内功修为”,一旦赋予新的责任、履职新的岗位,就会出现“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窘境,说话办事都不会有足够的底气,弓着腰去工作,最终就会像那位郭橐驼,一辈子只会“种树”;另一方面必须富有工匠精神,只要用心用力、善作善成,拼尽全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就一定能从中收获到别具一格的能力素质,也一定会在工作岗位上刷出成绩、树强品牌、立硬标杆。

四、目标上要建立“鱼跃龙门”的野心

机关、基层,作用上无大小之分,但地位上仍有高下之别。从组织结构上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无论机关和基层基于其规模框架和面向对象如何相互转化,但机关“筹划者”的角色定位始终不变,“导演员”的现实需要始终不变,最高阶权力“收束点”的身份状态始终不变。无论多有血性虎气、多有基层经验、多有带兵情怀的领导,当其要继续发展经营其政治生活的时候,最后都会把穿惯了的迷彩换成常服,这是我们都不可辩驳的规律。

有时听领导、同事之间调侃,一些带兵时呼风唤雨、横刀立马的老首长,在从基层向机关过渡这个过程中,尝尽了心酸、吃尽了苦头,尽管身居高位,但明显由于“水土不服”,仍像个局外的菜鸟,还得再反哺加餐,补习当年机关经验欠的账。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个别基层的兄弟,天生似乎对机关“免疫”,对机关需要处理的繁务琐事嗤之以鼻,对领导身边建言献策的人不屑一顾,乐于用一线带兵、亲力亲为去标榜履职尽责的态度、甘于奉献的品质和求真务实的姿态,甚至于把机关看做一身笔墨气的“娘娘腔”,把基层视为满是汗臭味的“真汉子”。这样的想法的确有失偏颇,无限放大执行者的表现力,又刻意缩减谋划者的话语权。始终秉承如此观念,最终会因片面的认知、狭窄的视野、浅层的思维、粗糙的做派,被上层建筑画上“楚河汉界”而骈死槽枥。

我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悟出了一句话:基层告诉我们怎么不干错误的事,机关告诉我们怎么去干正确的事。不做错误的事容易,去做正确的事难;一个是管住自己的手,另一个是用活自己的脑,层次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可以说:带兵未必真务实,文章却非全务虚。如果在基层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锻炼,其中包括积累了丰富的带兵经验、掌握了熟练的管理技巧、了解了所属的装备操作、达到了规定的训练标准等等,那么这时候你已经找到了通往机关之门的钥匙,积累了足够的“内功心法”基础,我觉得此时最好的选择,是把基层“修炼场”交给后继之人,自己则勇敢攀爬本级或上级机关的高段位阶梯,当感受了这个阶梯的艰涩、理解了这个阶梯的难度、认同了这个阶梯的作用、体验了这个阶梯的层次后,你将会真正收获到这个阶梯带来的广袤视野、宏观前途和优越窗口,这才是愿于部队肝脑涂地、呕心沥血的人的真正选择。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