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5岁宝鸡书协名誉主席,中年始练字,补古碑十年,人称:楷书状元

 kenu 2019-06-02

2015年11月18日,陕西的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举行了换届选举。李晔再次当选市书协主席,任步武获聘担任名誉主席……这稍显陌生的名字,忍不住勾起了笔者的求知愿望——他是谁?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一了解才发现,怪只怪余生也晚矣,这书法家任步武这一年已经是82岁的老人了,在书法圈,他早已是颇有名望的楷书名家了。

说起来,他的练字之路,颇有一些坎坷,能有今天的成绩,确实十分不易。

老人是陕西大荔人,生于1933年。那时,他的家境较为坎坷,父亲靠着出色的书写能力,在西安写戏报维持生计,并接济家庭生活。尽管条件不宽裕,父亲还是鼓励家人让他在合适的年纪去上了学。

任步武的爷爷、二爷多少有点文化,也懂得毛笔字的书写,这些族人的优良喜好也成了他的喜好。为了让孙子能端正地练字,老人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用土法烧制青砖,用麻扎了根笔,又自制了红泥当墨汁,每天当孙子空余之时,他就站在旁边督促着,看着小孩一笔一画地练字……这些,无疑奠定了任步武对于书法的最初印象。

但阴差阳错,在之后的漫长日子里,任步武没有修炼成一位优秀的文化人士……为了工作和生活,他将毛笔搁下了许多年,顺应潮流,成了一名优秀的军人。

资料显示,45岁那年(正是1978年,距今整整40年),文从沈梦知悉,任步武终于重拾毛笔,恰好赶上好时代的春风,他先后拜当地多位文化人为师,不断磨练,默默前进。

事实上,任步武书法入门之路,虽说不上困难重重,但绝非坦途。毕竟已是人到中年了,俗话说“人过30(岁)不学艺”,谁愿意收他这个门外汉呢?

他经过寻访,打听到,家乡附近有一位书法家叫李子青。谁知第一次见面刚报上年龄,就被拒绝了。但他不怕,一次不行就来两次,两次不行就来三次……

李书法家驳不过他的面子,也感动于他的赤诚,最终勉强收了他。任步武在老师的引领下,从帖到碑,由形到神,溯源魏晋,以欧柳入手,虔诚临池——正当他在书法之门里忘我地钻研时,噩耗传来,李老师辞世了。

任步武有一段时间的沉迷,像失群的大雁,但不久就找回了信心。他以同样的态度,拜另一位书法家学字,楷书越来越好。

数年后,他有机会认识并求教于文怀沙、刘自椟、钟明善等名家,因为根基已深,且个性鲜明,被稍微指点之后,他的书法再次突飞猛进。仅仅十多年之后,任步武就已经有了大师气象。

他有机会在北京举办了个人书法展,欧阳中石、启功、王景芬等名家皆给了较高的评价。

文怀沙认为他的字:大字、小字皆不俗,在成亲王永瑆、黄自元之上!

书法名家康殷称赞他:小字功力纯熟,国人鲜见其匹!

连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也称赞他的字“超尘脱俗”。

那时,任步武才刚刚在书坛有了点名气。

冯骥才对任步武大加赞赏,恰巧那时他创作的作品《三寸金莲》刚刚发表,于是他就邀请老人以自己擅长的楷书抄录此作……任步武欣然领命,10万多字,洋洋洒洒,恭恭敬敬书写而成。这《绘图金莲传(小说又名《三寸金莲》)》作品,也开创了书法、文学、出版史的三结合艺术范例。作品在2002年初,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任步武先生,因此而扬名。

如果他的故事,在这里完成,确实并不见得多么特别;他做的另一件事,更被圈内外人称赞。

在临写古帖时,任步武发现,唐朝留下的多数碑帖都有残损不清之处,当代求学之人见之,多少有些遗憾。

61岁开始,他自筹资金,探寻古典资料,自购石料,以科学的思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将唐代六块铭碑一一补正。

这前后,他耗时十年,总共为《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舍利塔铭》、《皇甫诞碑》、《孔子庙堂碑》、《孟法师碑》、《神策军碑》补上古字1900多……

2005年,当他的这一事迹被公开时,引来一片喝彩。文怀沙欣然题词:存亡继绝,光照初唐。

在人生的晚年,任步武在继续着书法创作研究的同时,也开始收学生了。他的入室弟子有22位,听过课的学生有5000多人……这确实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2015年,老人被任命为宝鸡书协名誉主席,算是对他半生以来书法创作之路的高度认可。今年,已经85岁的他,仍在默默钻研,态度令人侧目。

由于他在楷书方面的突出成就,他也被圈内外人称为“楷书状元”。他的22位学生们,如今,多数成为陕西书法圈的中坚力量,这个成绩令人艳羡。

愿老人身体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