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逢遇篇》手卷,楷书,24×131.5厘米。祝允明35岁的时候,感怀自己屡试不第,写出了楷书手卷《逢遇篇》以自叹。《逢遇篇》为西汉思想家王充《论衡》八十五篇之一,解释人之达与不达,不在才行高下,而取决于际遇遭逢。文嘉称其“肉骨停匀,锋锷藏敛,肥润中复带遒劲,得太傅(钟繇)之精”,可称知者之言。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如《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