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夜里老哭睡不好怎么办?中医专家给妈妈们支招

 松静空空 2019-06-02

很多新爸妈感叹:“自从孩子出生了,就没睡过一个好觉,白天还算比较乖,但一到晚上就常常哭,全家都熬成了‘熊猫眼’”。

孩子的哭闹问题是宝爸、宝妈们常碰到的问题,其中夜里的哭最折磨人了,黑白颠倒,容易醒,醒了就哭,有时候高声啼哭,有时候哭一下停一下,有时候则啼哭不止甚至通宵达旦……这些爱闹觉、睡不安稳的“夜哭郎”们,可把父母折腾得够呛。

一般来说,小儿夜间啼哭多见于半岁以下的婴儿,四岁以下的幼儿也常有发生。时间久了,很可能会影响孩子健康。

排除饥饿、尿布潮湿等正常生理原因,以及发热、扁桃体过大等原发疾病外,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积滞而发病。

手把手教您帮助宝宝告别哭闹

一夜好眠的推拿招

第1步:清心经100次

位置:在中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为推心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心经宜清不宜补!

第2步:清肝经100次

位置:在食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为推肝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肝经宜清不宜补!

第3步:补脾经10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称补脾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4步:分手阴阳50次

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手法:分推法,又称分法。用两手拇指侧面或指面,自穴位中央向其两旁作直线推动或八字方向推动,又称分法。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分推30~5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5步:掐揉小天心

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又叫鱼际交。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掐法是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

操作:用中指揉100~300次。用拇指指甲掐5~20次。

要领:揉法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掐法操作时将拇指伸直并紧贴于食指边缘,拇指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穴位。掐的时候深浅适宜,逐渐用力,以不刺破皮肤为宜。

第6步:掐揉五指节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掐法,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要领:揉法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掐法操作时将拇指伸直并紧贴于食指边缘,拇指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穴位。掐的时候深浅适宜,逐渐用力,以不刺破皮肤为宜。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夜啼伴有其他一些症状,需要增加一些推拿穴位。比如:

❖脾胃虚寒导致的手脚较凉、腹部发凉等,需增加推三关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心热受惊导致的面色红、烦躁不安、一惊一乍等,需增加揉劳宫100次、清天河水100次;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乳食积滞导致的厌食吐乳、打嗝酸臭等,需增加清大肠100次、顺运内八卦100次。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