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长沙桓王孙策,从195年到200年实际控制江东,是东吴政权的实际开创者。200年孙策遇刺身亡时,长子孙绍还是幼儿,只能把大权交给弟弟孙权。那时孙权年仅18岁,属于“未成年人”。孙权称帝后以父亲孙坚为太祖,哥哥孙策只是封王,其实孙坚只是留下数千部曲而没有自己的地盘,江东六郡都是孙策向袁术借兵打下的江山,孙策才是江东真正的“太祖”。 晋景帝司马师,从251年到255年实际控制曹魏政权,侄子司马炎265年称帝后追封司马师为景帝,墓称峻平陵,庙号世宗。司马师与原配夏侯徽生有5个女儿,没有儿子。从司马昭处过继的养子司马攸不过7岁,不足以在乱世服众。255年司马师临终时只能把权位交给弟弟司马昭。司马师在位仅仅6年,却完成了改立天子(曹芳)、剪除朝中能臣(夏侯尚)、平定地方叛乱(毌丘俭)等篡权工作,为司马昭完全控制朝政铺平了道路。 北齐文襄皇帝高澄,从547年到549年实际控制东魏政权,其弟高洋建立北齐之后,追谥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高澄549年遇刺身亡时年仅29岁,庶长子高孝瑜12岁,嫡长子高孝琬年仅8岁,显然不足以总揽大权,只能是高澄的弟弟高洋挺身而出。高澄其实是另一位司马师,如果说高欢满足于象曹操、司马懿那样幕后做老板,则高澄显露出废立皇帝的篡夺之相。高澄以后,北齐“禽兽王朝”逐渐暴露出邪恶,看来“鲜卑化的汉人”更无底线。 陈武帝陈霸先,从555年到557年实际控制梁朝,557年自立为帝。但陈霸先4个儿子有3个早夭,唯一的儿子陈昌在战乱中先被侯景囚禁,后被因江陵陷落被北周俘虏,北周迟迟不愿意送回陈昌。陈霸先临终时国内无嗣,只好传给侄子陈蒨。可惜陈霸先死后,儿子陈昌被放回却试图争皇位,迎驾过程中遇害。陈霸先是历史上继曹操、刘裕、高欢、宇文泰以来又一位名为篡夺实为开国的帝王,可惜天不假年。 后周太祖郭威,947年支持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王朝,950年被逼起兵叛乱攻入汴梁,951年称帝建立后周王朝,郭威终于成为帝国领袖。不过,郭威的儿子却在950年被后汉隐帝刘承佑屠杀干净,郭威不得不以姑侄柴荣为养子,以柴荣为晋王、开封府尹。柴荣的儿子也在950年被刘承佑杀干净,959年柴荣病逝时新生的儿子才6岁。柴荣应该以郭威女婿张永德的儿子为养子,张永德辅政,这才能保证后周政治稳定,可惜柴荣没有郭威的心胸。 宋太祖赵匡胤,960年称帝建立宋朝,976年赵匡胤病逝时长子赵德秀与三子赵德林已经早夭,次子赵德芳年25岁,四子赵德芳年17岁,都没有封王,更遑论立太子。于是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也就继承皇位。赵匡胤一直不立太子,又让皇弟赵光义的地位在皇子甚至宰相之上,这是明摆着死后让皇弟赵光义接班。其实赵匡胤完全可以明着传位给弟弟,也就无需留下一些后遗症。如果要传位给儿子,就应该早做准备,例如培养赵光义的反对派赵普等人控制朝政,将赵光义的亲信找个借口逐一派往地方,早立太子并让赵普、曹彬等能臣作为太子班底,最后让赵光义“藩王就国”离开京城。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115年称帝建立金朝,1123年病逝时其庶长子完颜宗干27岁,而完颜吴乞买从1115年以来一直作为首席大臣与储嗣,实际上是阿骨打的主要助手和继承人。天辅七年(1123年),金太祖病逝,九月,金太祖的弟弟完颜吴乞买即帝位,是为金太宗。 元世祖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此时长子孛儿只斤·朵儿只已经病逝。1273年忽必烈立次子孛儿只斤·真金为皇太子,1285年因一名南台御史上疏请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禅位于皇太子,并请南必皇后勿再干政,真金太子忧惧而死。真金死后,忽必烈将“皇太子宝”授予真金第三子铁穆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元世祖忽必烈成功传位皇太孙,对明太祖朱元璋影响很大。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以长子朱标为皇太子。1392年皇太子朱标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朱元璋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帝。朱允炆继位其实也没问题,只要继续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甚至政治管制,明朝完全可以出现“文景之治”那样的盛世。至于藩王问题,象汉景帝一样等到叔叔暮年再削藩,有问题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