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治牢:治银屑病经验】

 昊晟堂 2019-06-02

李治牢诊治银屑病经验

(1)全面检查,探求病因

李老遵循“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重视局部皮损检查。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初起多为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肤而生;久则血分热盛,毒入营血,蕴伏血络,则红斑泛布,疹色鲜红;血热伤阴,脉络瘀滞,气血运行不畅,则起丘疹斑块;湿热燥盛,阴液消耗,肌肤失养,则皮肤干燥,叠起鳞屑,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或脉络阻滞,气血凝结不通,则斑块顽厚,日久不消,缠绵不愈。此病临床特征明显,有典型鳞屑性皮损,易于诊断,但因患者年龄、诱因不同,其发病机理亦有差别。

(2)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李老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根据患者皮损色泽、症状、舌脉象等,将其分为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气滞血瘀证。

血热风燥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风。药用银屑宁1方:生地黄、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赤芍各15g,水牛角30g,土茯苓20g,白鲜皮、威灵仙各12g,山豆根10g,生甘草6g。口渴、心烦加生石膏30g,生山栀子15g;便秘加枳实、大黄各10g。

血虚风燥者治宜养血活血,祛风润燥。药用银屑宁2方:当归、生地黄、白芍、白花蛇舌草、玄参、板蓝根、火麻仁各15g,川芎12g,丹参20g,甘草8g。皮肤瘙痒加地肤子15g,苦参10g;心烦不眠者加酸枣仁、石菖蒲各15g;脾虚纳差者加炒白术、山药各15g。

气滞血瘀者治宜活血化瘀,软坚通络。药用银屑宁3方:当归、土茯苓、皂刺、乌梢蛇各15g,川芎、桃仁、红花、三棱各12g,丹参20g,甘草6g。气虚者加黄芪20g,炒白术15g;月经错后色暗者加泽兰10g,益母草12g。

(3)辨证与辨病结合,内治与外治配合

如伴有咽炎、扁桃体肿大,则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可在辨证基础上加紫草、赤芍、山豆根、金银花、大青叶、黄芩等;根据银屑病表皮细胞过度增生的病理,可选用抗肿瘤有效的中草药,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浙贝母等;皮损浸润肥厚者,根据银屑病临床表现与气血瘀滞理论,加用三棱、莪术、地龙、丹参、红花、淫羊藿等;若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加用对增强免疫力有效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等;若患者血液循环不畅,可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丹参等。

外治应根据皮损先后反应情况,选用不同药物,如皮损广泛,勿用浓度较大且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以免药物吸收后发生不良反应。病变进行期可用安抚保护剂,禁用刺激性药物;静止期和消退期以剥脱消炎,溶解角质,软化浸润,抑制细胞增殖为原则。

用药前应先用中药洗剂:野菊花、侧柏叶各250g,枯矾、花椒各120g,芒硝500g,煎水淋浴或泡洗。既促进血液循环,又可以除去鳞屑,增强外用药物疗效。

对慢性肥厚性皮损,选用10%硫黄软膏、10%水杨酸软膏、肤康膏等,用于手、足、下肢等处,慎用于面颈、外阴等皮肤菲薄处,并根据病情不断调整药物浓度和变换品种,从而提高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