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书协唯一的女主席林岫,在劳改中创造书法,集百家所长自创一派

 细雨朦胧acd524 2019-06-02

林岫,字苹中、如意,号紫竹居士、颐阳书屋主人。1945年生,浙江绍兴人。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著名诗人、书法家。中国新闻学院古典文学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

林岫于一九四五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五岁时就在外公的指导下学习书法。她七岁时开始学习诗词作法。由于不感兴趣,常将字写到桌上、墙上、甚至邻居家小孩的脸上。

真正研习书法开始于中学时代。一九六二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很快脱颖而出,成了这个系的高才生。

林岫老师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大兴安岭林区劳动,一干就是8年。8年的林海雪原生活磨难使她变得更加坚强。她在床头贴上“自强不息”四字以自勉。那皑皑白雪,那万木林丛,那蓝蓝的天,青青的水,自然给林岫心灵增添很多美感。她白天和大家一起干活。晚上,借着月光,听着松涛,在宣纸上耕耘。

在美感问题上,林岫从探讨书法美、自然美的特性入手,把书法的艺术软件与美学的规律性统一起来,用美学原理指导研究书法的特殊现象,展示了书法创作中源与流的关系,打开了书法艺术联系社会的通道。

林岫的书法以行草为主要表现对象,她多遍临写《书谱》中黄庭坚、王铎、米芾的行草,汲取古人的营养。她临帖注意趣、理、势,对照原帖,在思考中欣赏,在欣赏中临写,在临写中有所“悟”。她对帖的“势”,有较高的体会和研究。林岫的行草,有六势之美:

林岫的六势之美,基本上囊括了书法中笔、力、墨、意四种因素的作用,展示了自己的书法风貌。林岫六势的千变万化,是书法的无限丰富性、多彩性的表现,她所表现出的字魂体魄,庄重和谐,会“使观赏者之眼手以至于心理都跟着活动起来,有时振奋,有时沉着,有时飘逸,有时凝重,有时宽舒,有时严谨,有时增长了一般人的惊人的气魄和无穷的威力。”

林岫老师,中等身材,红润的脸上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炯炯有神,显得端庄大方。虽是花甲,看上去却像中年一般。

艺术的创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是一种独立的思考,是一种耐得寂寞的拼搏,是一种艰难的缔造和超越。林岫说,她希望自己每幅作品的诞生,都是一次艰苦的创造,“虽说洵非易事,但是可以努力。

林岫近几年展出的行草作品中所展现的情趣和风格,都是令人振奋的。我在河南“国际书展”中看到林岫所书的李白自谴诗后感到,她在充分理解李白飘逸旷达、徜徉自在的意境之后,以草书任意挥洒,翰墨淋漓,浑然天成。

林岫非常重视书法创作的法度和技法、笔法。为了掌握技法、笔法,她下了许多功夫,掌握楷行草的基本书写方法。但林岫在大量、长期的临帖过程中意识到,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是美的,模式化的表现则是不美的

学习古人之技法,都具有两重性,既能使表现形态规范化从而具有普遍意义形式,同时又以法则传统之不可更移性使形态表现模式化,从而阻止艺术创造性发展。

作为书法家,林岫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她体会到,每临一帖,有其益,也有其害;从一师,面授有益,也受其约束。

通晓古人是怎样创造着美的书法形象,使自己掌握他人技法、技巧,从而再现出近似他人的创造的美的形象。

林岫的书法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林岫论王献之书法诗云:“非行非草自开门,神压伯英谁与论?若步家风随逸少,泥舟何处觅真魂。”

林岫书法作品欣赏

林岫书法作品欣赏

林岫书法作品欣赏

林岫书法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