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张大千称为现代岭南唯一国画家,无与敌手

 风吟楼 2019-06-02

张大千曾称其为现代岭南唯一国画家,

无与敌手。

他的山水、仕女、花卉,

不拘一格,随手即成,

天才横溢,别饶佳趣。

除了绘画作诗,

他还能在一个榄核上刻上二百汉字,

并善刻竹,

是广东近代多才多艺的

艺坛多面手。

书法则学李北海、

此外私淑谭云波的人物写法。


邓芬(1894--1964年)字诵先,号昙殊,别署从心先生,广东南海人。幼年即聪慧异常,诗文词过目成诵,书、画、音乐,到手即精。除了绘画作诗,他还能在一个榄核上刻上二百汉字,并善刻竹,是广东近代多才多艺的艺坛多面手。书法则学李北海、此外私淑谭云波的人物写法。

邓芬幼年即聪慧异常,

诗文词过目成诵,

书、画、音乐,到手即精。

6岁时师从董一夔,

学习山水人物,

复师张泽农,

学习山水花鸟,

不但继承张的技法

而且青胜于蓝。

除善画花卉外,还擅人物。

画鸟雀,三几笔就生气蓬勃,

意趣生动,

故有“邓芳三笔雀”之称。

1900年前往上海,

更参观南洋劝业会,

1910年就读于南京暨南中学。

1911年8月从上海回到广州。

1921年,广东省省长陈炯明在

广州举办全省第一回美术展览,

高奇峰积极地促使邓芬参加,

由此声名鹊起。

叶观一所撰后画中九友歌,

将其与齐白石、溥心畲、黄宾虹、

夏敬观、吴湖帆、冯超然、

余越园、张大千同列。

1943年,画家邓芬

在其《自画像》上题诗:

“华灯低照画屏风,人面真能借酒红。

已拚死生畀豺虎,何须得失问鸡虫。

年居丽日当天午,秋遣繁霜入鬓中。

丛菊细看吾泪在,万方多难苦甘同。”

最后两句,实与杜甫《秋兴八首》中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心境一脉。

其时正值抗战,“万方多难”,

既道出了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家国景象,

也映照其狂傲不羁,冷暖浮沉的前半生。

邓芬终究躲不过这厄运。

题诗前一年,

避兵港澳的邓芬与梅兰芳、薛觉先等

被迫北上参加“广州观光团”,

翌年无奈再入伪“华南美术协会”,

苦沾“汉奸”之名。

邓芬早年与汪精卫有旧交,

汪对邓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汪伪时期,

汪精卫请邓芬赴南京为官,

邓芬拒绝;

汪精卫又送钱物鸦片,

命邓芬作画、书法各四幅,

作为贺礼送给日本天皇。

邓芬无奈照收,一个月后玩 “失踪”,

半夜化装出走到小村避难

——所收之物一律封存。

袖里清风常在,

只爱书画词曲度今宵,

邓芬的潇洒风神自小而然。

邓芬生于羊城望族世家,

少时常看长辈宾客赋诗写画、

词曲酬唱,

加上天韵高逸,

早早悟得“文人四友”之道,

未及弱冠便自视非常。

惜父亲早逝,

家道从容不再,邓母又为侧室,

自不待见于门庭。

邓芬狂傲落拓的性格始成,

开始孤身远游,囊中不挟余财,

或数月或数岁方归。

期间邓芬遍交名士、美人、游侠、豪富、

优伶、舞姬、屠沽之辈,无分贵贱。

因其读书多,

能文章,巧词令,

又嗜酒,每到一处,

朋侪相邀,必倾樽畅饮,

纵说上下古今,

论人评艺,娓娓不倦。

且邓芬能急人之急,慷爽不吝。

邓芬平素并无藏画,

若非囊中苦涩,不肯下笔。

一次募捐,

邓芬提笔认捐500元,比富豪更豪。

实则当时邓芬经济拮据,

根本无法兑现。

数日后有人求画,

邓芬开价500元,

遂将润例悉数捐出。

而有时豪贾求画,却久久不为下笔。

邓芬居澳门时,

常在茶肆见一日本浪人穿梭其间,

出售自绘《春意图》。

某日邓芬给其10元港币购得,

待浪人走后即焚画,

并说:“此人太可怜,辱没画界,应加同情。”

狂士风尚管窥一斑。

邓芬绘写人物工意参半,

常先写头部轮廓,胸部次之,

再到脚部衣纹

衣纹多用“折芦描”,

运笔时手指转动笔杆,令其沉实,

间或兼用“高古游丝描”“橄榄描”“钉头描”等。

然后以浓墨整理画面,补景放置最末。

邓芬的人物画延续传统题材,

又见时代因素。

1964年9月10日,邓芬逝于香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