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化学第7题 化学与STSE 题组四 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6-02

高考化学第7题 化学与STSE 题组四 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

[挑战满分](限时10分钟)

1.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写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蚕丝属于纤维素

B.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属于混合物

C.'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D.蚕丝和石蜡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相同

2.《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

A.氯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 D.氧化物

3.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明矾水 D.卤水

4.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

A.金 B.硫黄

C.黄铜 D.黄铁矿

5.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不少对化学物质变化的认识。例如,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这句话中的丹砂指的是HgS,下列关于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B.这个过程是可逆反应

C.这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丹砂烧之成水银'过程中还可能产生SO2

6.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C.'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7.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B.'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8.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9.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

A.CaO B.NaHCO3

C.SiO2 D.CaCO3

10.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

C.冶炼Zn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Zn+3CO↑

D.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

1. 答案 B

解析 A项,蚕丝是蛋白质;B项,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是各种烃的混合物;C项,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D项,石蜡属于烃的混合物,蚕丝属于蛋白质,分子中除C、H元素外,还含有其他元素,如N元素等。

2. 答案 D

解析 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

3. 答案 A

解析 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物质。

4. 答案 B

解析 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黄。

5. 答案 D

解析 丹砂为硫化汞,不稳定,加热发生HgSHg+S,温度降低时,又可发生Hg+S===HgS。

6. 答案 D

解析 A项,'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是炸药的爆炸;B项,淀粉和纤维素没有甜味;C项,'玉不琢不成器'只是玉的形状改变; D项,焰色反应为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

7. 答案 C

解析 A项,空气属于胶体,海市蜃楼是光线在沿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B项,水乳交融体现的是物质溶解性,属于物理变化,火上浇油体现的是物质的燃烧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项,水滴石穿蕴含着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属于化学变化,绳锯木断体现的是物质间的摩擦,属于物理变化;D项,'落汤螃蟹着红袍'体现了在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发生了变性,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8. 答案 B

解析 A项,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B项,香中不含碘单质;C项,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D项,明矾的水溶液水解显酸性。

9. 答案 A

解析 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

10. 答案 A

解析 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不含铅元素,不可能生成单质铅,A项叙述不正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