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家的说法,睡觉无梦最好,打坐无想最好。也就是达到了“真无”的境界。 - 但是,只要我们有事,或者思考问题。涉及“有”的时候,冥想是最好的方式。 - 我也不善于冥想,也没这个习惯。为什么今天突然觉得应该如此呢? - 因为我做梦欲醒未醒时,闭目思维清晰,只要一睁开眼睛,眼睛看见了所看见的之后,大脑就跟随眼睛所见来思考,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眼睛是法门! - 也就是说,只要开眼,心随眼动,眼见使心,导致心就不是自己的了,是因为看见了外物后,思考外物,心与外物混合思考,导致自己的心往外走。所以就走马观花,甚是精彩。 - 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隔绝了外物的来源,心逐渐静下来,不欲了无欲了,开始寻找本我,或者能在封闭的空间内思考问题,所以思维更清晰。 - 你看,晚上要睡觉了,你白天所见,好大的尘埃开始沉降,你虽然闭眼了,但是心还在尘里,所以还有各种想法、欲望,但是这尘埃是渐渐沉淀的,越来越少的。 - 然后,你早上睡醒时,经过了一晚的沉降,已经把尘埃全部沉淀,达到了真静!早上,睡醒未开眼时,是昨天的已经沉降,真净真空真无了!未开眼,新的事物还没有进来!这个时候,就是一个人最清醒的时候!!就是睡醒未开眼时!这个时候你归在本我!这个时候,你的思维是最清晰时。 - 所以,多睡觉。睡醒别醒,朦朦胧胧,恍恍惚惚,懵懵懂懂,若有若无,这个时候,就是真我真心真见! - 不用冥想。浪费时间。睡一觉,就静下来了。然后,珍惜睡醒时那一刻。 - 《道德经》:君子为腹不为目。目者,外华薄。腹者,内厚实。 - 就分享这么多。第一,就是善于寻找本我,利用梦醒时。第二,就是关闭“目”之外源,是法门。 - 文/迟程阳 - 另外,由此我们可以拓展一下,不只是闭目,还要闭口绝食,病不生,还要闭耳绝音,心不幻。 - 《西昇经》: 邪正章第七: 耳目声色,为子留愆。 鼻口所喜,香味是怨。 身为恼本,痛痒寒温。 意为形思,愁毒忧烦。 吾拘於身,知为大患。 观古视今,谁存形完。 吾尚白首,衰老孰年。 吾本弃俗,厌离世问。 抱元守一,过度神仙。 子未能守,但坐荣官。 子能不动,神灵得安。 子能捐欲,举事能全。 子能无为,知子志坚。 - 还是《经》说的好!! - 文/迟程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