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年3迁为避税?卷发棒戴森“马耳他-马恩岛-卢森堡”避税架构曝光

 道平财税笔记 2019-06-03

本文作者 | 大鱼海棠mi

本文来源 l  Amy姐的跨境金融圈(ID:Chinashintay)

“贵不是它的缺点,是我的缺点。”

令无数女孩们疯狂的戴森还有疯狂的避税史。

搭建“马耳他-马恩岛-卢森堡-英国”架构,利用集团内部融资避税三年,卢森堡有效税率不足1%。

十年三迁,在英国不老实呆着,搬到马耳他又回到英国现又看上了新加坡,都是源于戴森的避税布局。

究竟如何做的呢?我们带你从戴森的帝国开始探秘。

1

英国Dyson——家电界的苹果

你相信吗?凭借着家电的几款系列产品,戴森就成为了英国首富。(让马爸爸、贝佐斯情何以堪)

△图:戴森产品系列

2018年,Dyson盈利达11亿英镑(约合97亿人民币),营业额增长28%,至44亿英镑。

△图:Dyson年收入和利润

同时创始人戴森的个人财富增加了大约30亿美元,净资产达138亿美元,登顶英国首富,全球排行83位。

△图:2019年1月初彭博亿万富翁排行榜

Dyson在高价路上高歌猛进,越贵越火一度成为神话,成为家电界的苹果。

这背后,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助推了Dyson的崛起之路,用黑科技俘获了他们追求品质的心。

而Dyson的黑科技依靠的是强大的研发团队,公司员工一半都是工程师,这也是其他公司难以超越的地方。

让人疯狂的戴森又有怎样疯狂的避税史呢?

2

迁往马耳他

“马耳他-马恩岛-卢森堡-英国”避税架构

逃离英国

自2005年,英国受控外国公司(CFC)制度的有效性一直受到欧盟法律的监管,英国对受控外国公司股息征税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2008年,英国加强了对受控外国公司避税的监管,海外利润无法延迟纳税,直接导致一部分跨国公司将总部迁至海外。

全球最大的广告集团WPP、联合商业媒体UBM和制药巨头Shire等,迁至爱尔兰。

2010年,Ineos公司从英国迁往瑞士。表示预计2010-2014年将节省4.5亿欧元。

△图:安永报告

戴森口嫌体正直,默默地精心设计了避税架构(2010-2013年),迁往马耳他。

通过复杂的控股变换,以马耳他作为新的控股母公司,并在马恩岛和卢森堡设立两个金融中心,

形成“马耳他-马恩岛-卢森堡-英国”架构,使用了集团内部贷款和利息支付网络达到避税的效果。

来看看Dyson的具体避税架构:

简化后的避税架构是这样的:

马耳他——新的控股母公司

2010年,在马耳他设立了新的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对英国控股公司持股,再通过后者对英国总部公司持股,形成新的控股结构。

马恩岛、卢森堡——两个集团金融中心

马恩岛作为避税天堂,无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卢森堡与英国签有税收协定。 

马恩岛金融公司向卢森堡金融公司提供2.99亿英镑的无息贷款,卢森堡金融公司再向英国的控股公司提供3亿英镑的有息贷款。

避税效果

卢森堡公司收取英国控股公司约500万英镑的贷款利息,在计算利润时对马恩岛的无息贷款进行了利息抵扣,于是仅缴纳5万英镑的税收,实际税率不足1%,与卢森堡28%企业所得税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与卢森堡的税收协定,利息支付时,英国不征预提所得税,并且有利息抵免。    

以马耳他作为股息回流的汇合点,能够避免对所有投资收益缴纳资本利得税

无息贷款,却被作利息抵扣,并且受到卢森堡税局认可。

为什么?

不知道啊。但肯定有内幕呗。(欢迎知道内幕的小伙伴来讨论呀)

:戴森拒绝回答

3

迁回英国

英国号召还是欧盟施压?

然而,架构用了没多久就被抛弃了。

2013年,戴森将架构废除,集团重新回归英国的怀抱。

英国号召

2012年,英国对跨国企业的受控外国公司给予股息豁免的税收优惠,以吸引企业,有企业在此刻动心而重返

难道是感受到英国政府的号召,戴森心动了?

不,是怕被查了,见好就收。

英国施压

同一时期,星巴克在英国三年0交税引起广泛关注在舆论压力下,星巴克在2012年12月承诺在未来两年向英国缴税2000万英镑。

:群众抗议星巴克

于是,跨国公司不仅受到英国的特别关注,也吸引了欧盟的兴趣。

欧盟施压

2013年起,欧盟对成员国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税收裁定展开国家援助调查,也就是看成员国对某些跨国企业有没有特别的税收优待。

而其中,最早就是从卢森堡、马耳他、英国等入手的

星巴克被罚2000-3000万欧元之间的税款,苹果、亚马逊等一波波公司栽在欧盟手上。

优秀的Dyson却仍旧安然无恙。(戴森厉害了啊)

在这种形势下,跨国公司税务敏感神经被提起

所以,戴森的撤离也许不是巧合,而是一种智慧啊。

4

迁到新加坡

避税的另一布局

辗转两次迁移,戴森又看上新加坡了。

戴森在成为英国首富的同时,宣布将英国总部搬到新加坡并建立电动汽车研发制造中心。

为什么是新加坡呢?

Dyson作为英国公司,但其 96%的销售额来源却非英国

市场重心已偏移至亚洲,市场优势和新加坡的资源是一大诱惑,但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税收优势,直击戴森疯狂避税的小心脏。

亚洲资源和市场

亚洲作为主要的金主爸爸,业务占Dyson总利润的50%,特别是中国。

中国市场,只用了4年时间,已经发展到与其最大的美国市场相当的水平。

此外,亚洲拥有英国没有的技术所需的工程师和熟练的机械师。

亚洲的资源和市场都在向戴森招手。

“避税天堂”新加坡

新加披税更低英国的企业所得税率为19%,新加坡则为17%,别嫌少啊,疯狂避税的戴森,可不会丢到这两个点。

新加坡政府还提供投资激励——税收减免、各种补贴,如研发补助、国家股权投资和贷款。

此外,在英国脱欧难产中,与欧盟关系的不确定加重了企业的焦虑。

2018年,新加坡和欧盟与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

即便迁离了英国,Dyson在欧盟的关税优惠依然存在。

也就是说,通过一家新加坡公司而非英国公司,将来与欧盟进行交易会更容易,并且自由贸易协定所涵盖的国家是互免关税的

此外,中国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2017年占全球电动汽车库存量的40%。

新加坡还与中国之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戴森将其电动汽车从新加坡出口到中国可以免关税。

所以,疯狂避税的戴森迷上了“避税天堂”新加坡,总部也迫不及待的搬过去了。

5

结语

戴森十年三迁避税史可谓精彩。

先迁马耳他,通过“马耳他-马恩岛-卢森堡-英国”架构,使用了集团内部贷款和利息支付网络避税三年。

再在英国号召和欧盟施压的形势下,回归英国,完美躲过欧盟的眼睛。

又在“避税天堂”的税收诱惑下,投入新加坡的怀抱。

戴森可真狂。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