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圆土楼王楼主不差钱,耗时30年,举三代人财力建成

 ok226199 2019-06-03

福建华安仙都大地土楼群,山丘起伏,小溪奔流,薄雾笼罩。二宜楼蔚为壮观,像绿地上冒出的大蘑菇,赫然在目。远远望去,巨型古堡式建筑,又如天降飞碟停泊草地,给人以震撼之美。

清乾年间,华安乡绅、茶商、米商蒋士熊,发迹后掷下重金,率子孙三代,历时三十年,建成这座福建圆楼之王聚族而居。二宜楼占地9300平方米,共有4层16单元213间房,其体量之大,耗时之久,设计之精巧,都是中国夯土建筑史上的奇迹。

用夯土、石木修建的二宜楼,可与古罗马圆形剧场相媲美。高墙厚土,花岗岩砌筑坚固台基,古朴粗犷固若金汤,具有抗震、防火、防盗等多种防御功能。厚实的墙体,粗重的大门,宽大屋檐上,叠加着一层层廊道、房间。

73岁的蒋大爷正在自家单元楼下洗漱、早餐,他是蒋士熊23代孙,他家这一脉曾经拥有四层16间。楼外旅游团队人声喧哗,楼内住家闽南话絮絮低语,不时还有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穿越时空的豪门古堡,以闽南特有的风情具象,传奇而诗意地存在了270多年。

二宜楼初建者蒋士熊,一个出身贫寒的放牛仔,建楼巨资从何而来?他的发家史,民间传说颇多。蒋士熊考中庠生,并未按祖训出仕为官,而是选择在漳州、厦门开米行。

借清政府收复台湾之机,将北溪土特产运到沿海出售,获利丰厚。当政府建设台湾有困难时,慷慨捐资百万,获朝廷特赐官服一套,并赐封为“乡饮大宾”,人称“蒋百万”。朝廷准许其自由出入军营重地和港口售卖,生意风生水起。

凭借良好的政商关系,长袖善舞精准出击,又陆续在厦门、月港等地建立商埠,与南洋吕宋、瓜哇等国贸易往来,从台湾进口红糖,创制华安“泽春茗茶”销售海内外,有“一箱茶叶一斗白银”之说。日进斗银的蒋家,在清雍正年间成为北溪首富。

蒋氏后人的经商天赋,为二宜楼续建,打下了雄厚的资金基础。次子蒋登翰,曾考中秀才和举人亦不仕官,随父亲在厦门、月港、石码扩大经营,管理沿海商埠各店头,学会番话,接替父亲拓展海外业务,把生意做到西欧等国,兴旺家族事业,在福建茶叶商贸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

蒋士熊年过花甲后,告老还乡回到华安大地,请人堪舆设计,于1740年开工修建二宜楼。改河道挖山包夯土墙,4年后工程未竟却积劳成疾意外辞世。随后由其妻和6个儿子、17个孙子,历时30年耗资巨大,于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成。

暴富的楼主到底多有钱?据说建楼时,子孙们源源不断用船只运回银两及材料。选址科学,视线开阔,通风排水良好,整座楼建造按照阴阳八卦布局,这些都令现代人惊叹不已。跨入大门,经过宽敞的过道,中央有一天井。再往里,一个圆形巨大内院豁然开朗。

院落占地600平方米,地上铺以鹅卵石,中间左右各有一口圆井,构成太极鱼眼。端午将至,他们又在准备抽干井水,清除污泥杂物,用盐清洗古井,这个祖传习俗,已延续近250年。

环顾楼内立柱分割的单元楼,上下四层布满蜂窝状房间,用72家房客已无法形容其宏大和热闹,因为这里最多时,曾经居住过约500人,空旷、霸气的古代超豪华别墅。虽不能上楼参观,楼上人家梁柱精制,彩绘生辉,华中见朴,繁简有度。墙面绘有的罗马洋钟、西洋美女仍依稀可见。

大门过道上,贴有手捧鲜花的西洋美女壁画,据导游说是一有家眷的蒋氏公子,于清末出国经商,恋上异国女子。这段跨国恋情,因不敢告诉家人而夭折,公子回国后,用壁画寄托相思之情。遍居海内外的蒋家后裔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如今已达4千人,有30多位博士、硕士。

96岁的蒋燕金奶奶,除了腿脚稍有不便,耳聪目明钟气十足。她大姐家人在印尼,叔叔家人在台湾。自己2岁离开台湾,就一直和家人住在土楼,如今老人和73岁的儿子一起生活,见证了土楼近百年历史沧桑。

年轻时曾当过15年妇女队长,老人不断重复这段辉煌过往,非常自豪。岁月芳华不增不减,清晰温柔,刻在近百岁老人脸上,动人美好。

为防御匪祸和聚居族群建造的二宜楼,关上大门,便是一个安全、祥和的封闭社区。四楼隐通廊外小窗,外部环境可一览无余。墙上有密布的枪孔,仿佛在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二宜楼连下水道,也是备用的逃生秘密通道,主人对防御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如今还有蒋氏20几代孙居住楼内,卖茶叶、旅游纪念品,或兼职做导游,每间房的主人,每年可有几百元门票分红。

环绕外墙的12个“之”字形传声洞,是土楼最古老的“门禁”和对讲机,用于内外联系、传递信息。晚归或通风报信都通过这个传声洞,每套公寓构造一个,既不互相打扰,又可保留各自的私密。其传声奥秘,至今无人破译。

崇山峻岭莽莽苍苍,雨后云雾中,二宜楼若隐若现,古朴雄浑、幽深宁静。蒋氏家族不惜重金构建出的华丽世界,伫立苍茫风雨中,已悄然跨越了三个世纪。充满神秘气息的圆楼之王,见证着一个家族的兴旺,给世人留下了谜一样的悬念,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