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那么如何根据民俗宗教来选择首饰?

 美丽姐爱生活 2019-06-03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很多少数民族都喜欢用银子制作首饰,这是她们的传统文化,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经常去云南、贵州等地旅游的朋友,肯定是见识过少数民族姑娘的大方美丽,特别是她们头上那花枝招展的银饰,把她们衬托的是愈加漂亮了,十分的惹人喜爱。民族饰品之美,美在多样的色彩上,美在千姿百态的工艺饰品款式上。各个少数民族饰品艺术,独具本民族的民俗文化特色,它不仅以千姿百态的造型款式标志着不同的形象特征,而且,也体现着各个民族不同文化的背景。一个民族的首饰,往往是这个民族的信仰、风俗、风土人情的融合。佩戴首饰业要注意各地的民俗风情和传统观念。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对首饰的材质、色彩和造型的要求也大不相同。我们时常会惊异于少数民族服饰的灿烂夺目,浓浓的民族气息,似乎很容易让人得到一些下意识的结论,比如藏族人的执着、蒙古族人的粗犷、朝鲜族人的坚韧等。中华各个少数民族饰品艺术独具本民族的民俗文化特色,且保留着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独特信息。它不仅以千姿百态的造型款式标志着不同的形象特征,而且,也体现着各个民族不同文化的背景。因此,它魅力无穷、丰厚博大,古老神奇而绝美无比。

银行贷款

珞巴族男女都喜欢佩带装饰品,男子戴手镯、竹管耳环、项链,腰间挂弓箭、长刀等物。妇女特别喜欢佩戴五颜六色的项珠,盛装的妇女脖颈上有时戴十几串到几十串珠子,再加上手镯、耳环、铜铃、海贝等饰物,有十几斤重,可装满一个竹背筐。配饰的排场被视为家庭财富多寡的标志,每当节日到来,珞巴族妇女都穿戴起来,起舞高歌,互相媲美。

若论饰银之风盛行,以苗族为最甚。在清水江、都柳江潕阳河流域,那里的苗族是一个被熠熠银光包裹着的民族。银饰是苗家人财富的象征,尤其是苗乡年节,或婚嫁迎娶,苗寨便成了银的世界,这是苗家独有的“银饰文化”。而苗家银饰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如项圈和手镯就有实心、空心、镂花、圆柱、六方形、棱角形等造型。苗族的头饰有苗族的头饰包括银角、银帽、银冠等。银饰在苗族服饰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女盛装中,银饰是必不可少的饰物。苗族银饰无论是品种、数量、造型风格,还是制作工艺,都在中国民族服饰中名列前茅。

哈萨克族首饰,是哈萨克民族艺术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审美艺术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哈萨克族人民在便利的物质条件下,利用各种工艺手段,将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进行物化和艺术化。哈萨克族首饰有着丰富的材质、造型、纹样及不同的制作工艺,主要类型有颈项饰、耳饰、手镯、戒指等。

壮族的银饰过去曾经普遍盛行。据民国廿二年(1934)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载,百色“女子饰品,有发箍、簪及指约、手镯等。”恩降“妇女装饰,城厢多尚金玉,乡村则重玉质银器。”西林“惟女子最爱佩戴簪钗、耳环、手镯及盾牌等。富者用金质,贫者用银质。”壮族银饰有银梳、银镯、耳环、项圈、项链、脚环、戒指等。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至少有镶嵌、錾花、镂空、花丝、锻造、点珠等6种工艺技法。记者看到,在展出的壮族银饰中,图案多选花、草、虫、鱼、鸟、兽等形象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造型。壮人银镯式样比较丰富,有的打成一指宽的薄片;有的打成一根藤;有打成多根相互缠绕;有的还嵌上绿色的小珠,等等,显示壮人的银饰艺术。

彝族人民素爱打扮,以披金戴银为时尚。特别是彝族女子的银饰品极富美感,且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工艺,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彝族女子以其丰富多彩的银饰,流露出她们对美的追求。彝族女子以颈长为美,特别注重颈部装饰。除戴项链外,还常在衣领处佩以长方形的银质领牌,并在领面上饰以银泡、银片,以便显示其修长、美丽的颈部。祖辈精巧的工艺传承至今,加上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使深邃厚重的彝族首饰文化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彝族首饰均系上乘之品,是首饰文化中一朵最亮丽的奇葩。

瑶族银饰居多,亦有金、铜、竹、木等饰物。妇女有头簪、头钗、耳环、项圈、串牌、链带、手钏、戒指、银铃、银鼓等。男子亦有银牌、银铃、银鼓、戒指、耳环、烟盒等。乳源过山瑶所戴的耳环呈三角形,连南排瑶的耳环为大圆并镶有穗花。过山瑶妇女的盛装胸饰挂8-16块有花纹的方形银牌,男子衣扣16对,圆形银扣或铜扣。排瑶男女喜戴大匝颈项圈,银质或铝质、锡质,过山瑶的颈饰挂长条银链。瑶族姑娘在佩戴银饰时,并无指定数量。一般情况下,佩戴越多,越显大气、美观和富裕。瑶族姑娘在穿好瑶族服装和佩戴上银饰后,显得格外漂亮。

满族,是曾经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七年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极深的文化背景。扳指是满族特有的首饰。扳指本来是用来辅助习武的,后来演变为时髦的佩饰品。开始用犀角、驼骨,后面发展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材料。满族妇女重视头饰,喜欢在头发上装饰鲜花、金银、翠玉等制成的发簪、珠花簪。极具特色的满族特色首饰在清朝宫廷最具代表性。

藏族饰品着重通过珠宝及宝石镶嵌银饰等组合方式在形式美法则上表现一种变化统一的韵律美。西藏史前的装饰品几乎没有一件饰品能找到在形态、色泽和质地上完全相同的同类物。藏族饰品在视觉和质地上十分相宜,拙朴随意,野性而优雅,神秘而圣洁。藏族重视镶嵌银饰的功能性,人们平时穿戴较多,如随身携带的藏刀、奶钩、火镰盒等珠宝都镶嵌银制配饰。藏族饰品文化受宗教的影响较深,从其原始艺术受原始宗教的影响到后来藏传佛教的盛行,在藏配饰上都有明显的表现。藏族配饰中大量使用的绿松石的绿色就源于宗教神话中“佩带绿松石能净化血液”之说,而珊瑚红的应用也是宗教信仰中其“尚红”观念意识的体现。加之珊瑚的蓝、玛瑙黄,色彩的红、黄、绿、蓝、白色包含了宗教的象征意蕴,又归纳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现。

柯尔克孜族银饰银质花丝工艺,工艺精巧细致,银饰为正三角造型,镶有一颗圆形、三颗水滴形的石榴石,下面用银链垂挂着两排银铃,是柯尔克孜族女子一种典型的胸饰,体现了北方民族金工的特点。从汉代“坚昆”、魏晋南北朝“结骨”、唐代的“黠戛斯”、宋金时的“纥里迄斯”、蒙元时的“吉利吉斯”、清代“布鲁特”,一直沿袭到今天的“柯尔克孜”。这个古老的游牧部落从叶尼塞河上游行吟而来,用史诗《玛纳斯》传诵、记录着自己的足迹。柯尔克孜族是中国训鹰家族的代表,他们的银饰都受到丝绸之路阿拉伯国家的影响,首饰多镶嵌宝石,纹样多以植物几何纹为主,没有人物形象的纹样的繁复装饰。

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侗银并不是纯银,它是侗族特有一种银金属,银的含量在50%左右。侗银饰品经戴过后如长期放置,饰品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映。不过下次再戴的时候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在发髻上,喜好插着各种银簪、银钗,簪上缀有彩色花卉,象银蝶起舞,白凤展翅,走起路来,彩花颤动,吊铃摇曳,耳附晃动。颈项穿戴护胸银板,板上套戴四五个由小到大银项钏,还有吊胸兜和围裙的银链。手戴银质护手筒,外戴各自银质手镯,有的多达10多对,从手腕处叠到上胳膊。手指戴有银戒子。有的全身银饰品重达5~10千克。

傣族首饰之中,利用金银制作饰品的历史悠久,而且傣族的花丝工艺十分出众,技艺高超,精致非凡。傣族人民自古就喜欢装饰自己的头部。傣族银质头饰主要发展为冠饰、勒子、发夹、发簪等几类,其中冠饰做工最为考究精细。一般需要加坠在裹帕上使用,其背面均有挂钩(挂环)或穿孔来固定在裹帕上。傣族传统银饰的风格既精致华丽,又自然朴拙,细致精巧是傣族对美的一贯追求。而多元文化相融合是傣族传统银饰的特质,也是它种类繁多、风格多变的源泉。

蒙古族人民的首饰,由于游牧迁徙的原因,制成头饰比较容易保存。在首饰的制作中,多只用象征图腾的纹饰如八吉祥,也多使用卷草纹和寿字纹来表达对长生天的崇拜和敬仰。蒙古族首饰和藏族首饰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影响,但是蒙古族首饰表现得更加自然,在一些重要场合所佩戴的首饰也都印有经文等宗教图案用作装饰。在金属的使用上,藏族使用的是藏银、藏铜的合金金属,蒙古族选用了纯银。而且,蒙古族喜欢红色,喜欢鲜亮的颜色,贵重的红珊瑚正好吻合了他们的这一习俗。在头饰方面,蒙古族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

贵州地区的瑶族、布依族、水族的首饰也是丰富多采的,如大瑶山的少数民族就有牛角形的大银板、大银钗、银头钉、蝴蝶头钗、项圈、手镯、耳环、胸饰项链(项链上吊有精致的鲤鱼、鸟、鹿、刀、剑等纹样)等首饰,小孩使用的有手钏、银牌、锁片等。首饰的图案以龙凤、麒麟、鸟兽、花草、蜂蝶、人物、几何图形为主。首饰的技术也是纯熟精细,显示了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饰品与服饰一样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它在体现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共同心理素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件事物从无到有,再从零散发展到一定规模、有内部完整封闭的系统,这一过程是漫长的,而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立姿态的这一点来看,民族的东西又确实是叫人震撼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