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口岸区块链

 乐纳己 2019-06-03

今年4月,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正式发布。这个国内首例基于区块链的跨境贸易服务网络将通过数据的联通和互相验证提升贸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天津口岸对区块链技术的尝试并非“独此一家”,随着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区块链的应用已随处可见。例如,香港金管局利用区块链构建国际贸易融资平台,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IFAB)打造基于区块链的IFAB贸易融资网络······

在2019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同期活动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上,金融壹账通高级产品总监王梦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区块链建设应该是一个网络,只有把所有参与方都链接到这个网络中,利益共享、利益共担才能真正发挥区块链的价值。”

目前,跨境贸易面临着参与方众多、跨越不同管辖区域,数据割裂零散、难以验真,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无法有效验证贸易背景,过于依赖申请人所提交的材料,带来审核风险;企业因为与各方沟通成本高、流程协同低效等原因而面临着交易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该项目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监管机构可根据链上信息对进出口业务进行风险分层并区别化处理,由此提高监管精度和审核效率。金融机构亦可获得多来源的可信数据,以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降低金融风险。

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自愿上链,150多种字段能在链上交叉验证,验证报关单中价格、原产地、归类等关键要素的真实性。

论坛上,由平安区块链研究院和国际数据公司(IDC)联合编写的平安区块链白皮书发布,主题为“区块链推动建立开放与共享的新金融体系”。

白皮书显示,未来3年中国区块链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的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16.7亿美元,2017年~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3.9%。其中,金融行业的区块链支出规模最大,占比最高,是当之无愧的区块链支出第一大行业。

由于区块链技术特性中的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和冗余性设计,与金融行业对信息和数据安全、交易数据溯源等金融业务的本质需求高度契合,区块链在金融行业中的发展较早,应用也相对成熟。

“虽然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有目共睹,但规模化应用仍存严峻挑战。”王梦寒直言,由于在实践中企业之间难以平衡数据隐私与数据共享的矛盾,认为区块链的计算能力和交易性能不足,很多企业不愿或没有动力上链,给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为解决此类问题,金融壹账通壹账链团队创新研发了FIMAX S3C全加密区块链框架。在此架构中,链上所有数据都由数据上传方自行加密后上传,结合尖端的密码学方案,参与方对自身数据拥有完整控制权。同时,FIMAX区块链拥有多项自主研发的领先区块链技术,具备低延迟、高TPS、系统完整等几大优势,不仅可为业务方提供定制化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也提供可大规模推广的BNaaS(Blockchain-Network-as-a-Service)区块链网络生态。

“区块链是数字化转型新阶段的七大创新加速器技术之一,更是实现倍增信任的关键依托。”王梦寒认为,通过区块链技术,人与人、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得到重塑。金融壹账通将继续致力于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为推动生产关系的革新和社会信任成本的降低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