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法】材料作文如何快速、准确审题立意?速看!

 宏宇宾123 2019-06-03
近年来,全国卷材料作文几乎“一统江山”。材料作文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但也给考生审题带来一定困难。怎样在考场上用最少的时间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立意,成为作文的难点。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审题立意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又叫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领悟材料的主旨,一般可采用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明确材料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有怎样的结果;第二,明确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第三,从明确的道理中选择恰当的内容作为立意的依据。


2015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不难发现,材料写虽然大树不能像飞禽走兽一样去旅行,但是它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审读材料时,要特别关注两点:其一,大树想要实现旅行的愿望,在直接请求飞禽、走兽帮忙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想办法;其二,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明确所写之事后,接着需要考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结合故事情节,可以发现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如:求人不如求己,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蛮干不如巧干,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要及时转换思维,不可在一条道上走到黑;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慧;等等。领会了寓言的主旨,也就明确了立意的方向,绝不会出现偏题的问题。


二、由果溯因法

即把材料提供的现象作为一种结果,推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将推导出来的原因作为立意的根据。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联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从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出发,多问几个为什么,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立意。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Ⅲ的作文材料是小羽成为致富带头人的故事。审题时我们可以追问:小羽为什么能成功?从材料看,诚信、规则、合作、共享,都是促成小羽成功的因素,其中任何一点都可以立意成文。小羽“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这时是选择放弃,任由假货泛滥,自己再另辟蹊径,还是不惜成本同制假售假者打一场持久战?从常规思维出发,小羽只能非此即彼。小羽做出了超出常规的举动: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带领大家将市场做规范。小羽的做法正是创新之举,这样就有了创新的立意,而且可以用创新来统帅合作、共享与规则。总之,把小羽的成功看着“果”,运用由果溯因法审题,就能突破思维的局限,提炼出更为深刻的立意。


三、关键把握法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有时会有一些评论性语句,或者是命题者对材料的评论,或者是材料中的人物对相关情况的评论,这些评论性语句是材料的关键句,它往往就是“文眼”所在,具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这些关键性语句就是寻找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201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是这样的:“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既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又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是要我们讨论如何说话吗?初看材料,一团雾水,如果抓住材料最后一句话“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抓住“个性”和“创新”这两个关键词,材料的含意就明朗了,立意的方向就明确了。


四、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对这类材料,在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背景材料,哪些是中心事件,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立意时可以而且应该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进行考虑。


2015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材料涉及的人和事较多,有科研人员,有学生,有无生命的电子显微镜,有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从结构看,材料的前面两段是背景介绍,属次要信息和干扰信息,考生不应在此盘桓,材料的最后一段,即“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才是主要信息,抓住其进行深入思考: “蝴蝶翅膀本身具有的特殊结构”对应人来说,就是打铁先得自身硬,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特殊结构”就是自身本领强、技术高,而“光线”就是外在条件,是“平台”“机遇”。舍弃次要信息,抓住主要信息,对其进行剖析联想,一下子就能抓住立意的方向。


五、细节切入法

叙事性材料常常会涉及一些细节,抓住材料中有启发意义的细节来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也是审题立意的重要方法。


2015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题材料如下:“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一个考生以“惭愧也是一种美德”为题作文,获得高分。文章立意新颖独特,令人拍案叫绝,而这一立意就是从乘客最终的“沉默”这一细节切入的。若审题时眼高手低,放过“沉默”这一细节,就不会有如此绝妙的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