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沙之战:楚国走向衰落,齐国步入巅峰!

 9tx22v工人 2019-06-04

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垂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1年,齐国、韩国、魏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战国中期,齐与楚,本来坚持“合纵”,但是楚怀王改变联齐抗秦策略,转而与秦昭襄王联合。齐国便伺机报复楚国。齐在孟尝君执掌大权时,继续采用“合纵”之策,并远交近攻,联合魏、韩两国结为同盟。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逼,也需要投靠齐国寻求支援,在此背景下,齐、魏、韩三国有了较牢固的联盟。而对于楚怀王,因为对于策略的摇摆不定,又和秦国爆发了冲突,这成为齐国、魏国、韩国三国联合攻打楚国,以此发动垂沙之战提供了有利地时机。

垂沙之战:楚国走向衰落,齐国步入巅峰!

首先,公元前302年(周赧王十四年),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三国联军进攻楚国方城。楚怀王令唐昧率军迎击联军。双方在垂沙隔水列阵,相持6个多月。由此,对于垂沙之战来说,从公元前302年打到了公元前301年。到了公元前301年,齐国君主齐宣王对战事不耐烦,便派周最到阵地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在齐宣王的催促下,匡章命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不过,对于楚国大军来说,显然不会给三国大军轻易渡河的机会。在对岸,由于楚军放箭射守,齐将匡章派出的人不能靠近河边。

垂沙之战:楚国走向衰落,齐国步入巅峰!

因为自己不清楚河流的深浅,贸然渡河的话,很可能导致己方付出重大的伤亡。值得注意的是在齐国大将匡章无可奈何的时候,一位樵夫告诉他:“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由此,这位樵夫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为齐国大将匡章提供了了解河流情况的方法。在此背景下,齐国大将匡章随即选派精兵乘夜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对于齐国、魏国、韩国三国大军,因为出其不意,加上兵力上的领先,所以成功渡河,并在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破楚军。

垂沙之战:楚国走向衰落,齐国步入巅峰!

对于楚国来说,因为防备不足,所以在垂沙之战中遭遇了惨重的失败。而齐国、魏国、韩国三国联军选择趁势进攻,攻占了楚国垂丘(今河南省沁阳县北)、宛(今河南省南阳县)、叶(今河南省叶县)以北的大片土地。并且,在垂沙之战中,楚国大将唐眛战死沙场,唐眛部将庄蹻率领军队叛变并引发楚国百姓的起义,这些士兵和百姓一度攻下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将楚国的疆域分割成几块。由此,在垂沙之战后,楚国还发生了内乱,这无疑加重了楚国在这场战役中的损伤。

垂沙之战:楚国走向衰落,齐国步入巅峰!

最后,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垂沙之役成为楚国衰落的开始。自此之后,楚怀王因为对外策略的失误,损失了大片的疆域和兵力。比如在垂沙之战后的,丹阳之战、蓝田之战、鄢郢之战等战役中,楚国都以失败而告终,并因此元气大伤。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垂沙之战后,齐国则步入巅峰。齐宣王在位时,齐国不仅击败了楚国,还攻破了燕国的都城。而到了齐闵王在位时,齐国更是吞并宋国,让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都为之恐惧,所以引起了五国伐齐这场大战。总的来说,对于垂沙之战来说,和长平之战等战役一样,都对战国七雄的格局和历史走向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文/情怀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