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献之创“今体”,赵孟頫评为:“字画神逸,墨迹飞动。”

 sivaiwang 2019-06-04

王献之创“今体”

王献之七八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王羲之悄悄地从他背后猛掣他手中的笔,竟没将它打掉,王羲之因此感慨地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他小的时候曾在墙上书写方丈大字,围观的人竟多达几百人;王羲之觉得此子的书法才能的确过人,于是对人说:“子敬飞白大有意。”王献之似乎也很骄傲,觉得自己的字胜过了父亲,就私自将壁上父亲所写的字迹擦掉,换上了自己的字。王羲之回来叹道:“吾去时真大醉也。”王献之不由得感到惭愧。

王献之极为精通楷、行、草、章草、飞白五种字体。现存世墨迹摹本有《中秋帖》《鸭头丸帖》《鹅群帖》《地黄汤帖》《送梨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献之的小楷字迹《洛神赋十三行》。在《洛神赋》这残存的13行字迹中,其结构散宕宽绰、笔致挺拔浑逸、章法顾盼有致的书法风格完全展现在世人眼前。董其昌评为:“每以大令《十三行洛神赋》宗极耳。”赵孟頫评为:“字画神逸,墨迹飞动。”

行书东山松帖/东晋王献之

子敬此帖运笔酣畅,有灵动之态,是以百姿横生,潇洒倜傥,今草之妙,更有欲出右军之上之势。

行书中秋帖/东晋王献之

子敬《中秋帖》乃三希堂妙品,运笔老辣,气脉流畅,驰情逸神,真若风行水上,无迹可求其雕斫。米海岳云:“运笔如火筋划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施之子敬诚非过誉。

小楷洛神赋/东晋王献之

子敬所书之小楷,比之右军黄庭,更有同工异曲之妙,是子敬不欲落右军窠臼,然右军自有右军妙,子敬自有子敬妙,不必更论高下,但求妙处而已。此帖对后世影响甚大,真小楷之上品。

廿九日帖/东晋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为羲之第七子,幼受家学,故有专精,与羲之并称,世有“二王”之目。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传世之墨迹《鸭头丸帖》《地黄汤帖》等。今选之《廿九日帖》。笔款秀美,风浪飘洒,宋年欣云:“献之善隶楷,骨势不及其父,而媚趣过之。”

地黄汤帖/东晋王献之

子敬此帖可谓书随心境,迁变如一,焦虑之情,泄于纸上,流于笔端,情真意切,非无心于事而丧其真者,此乃蕴情而发,情出于真者也。

(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