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ngew. Chem. Int. Ed. | 新型探针实现肿瘤特异性成像和治疗一体化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6-04

      外源的铁的引入在癌症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Fe(Ⅲ)既可用于癌症的磁共振成像(MRI),又可通过提高癌细胞内的Fe3+浓度进而使ROS上升,促进癌细胞铁死亡。利用外源铁这些优势的重要前提是有效而准确地将Fe(Ⅲ)递送至癌细胞,并且使Fe3+只在癌细胞而非正常细胞内释放。 本文发展了一例纳米颗粒探针,巧妙地利用了癌细胞微环境弱酸性这一特征作为Fe3+释放的促发剂,实现了肿瘤特异性的MRI成像和杀伤作用。

       由于Fe3+的多功能性,检测其释放是十分重要,在本文设计中,作者采用的是利用上转化发光(UCL)的纳米颗粒作为负载铁的核心,Fe3+的释放会导致多重上转化发光波长的衰减,由此进行Fe3+释放的监测。

      本文的纳米颗粒探针UCNP@GA-Fe(III)具体如下:利用上转化发光的纳米颗粒作为核心,外壳是Fe3+、没食子酸(GA)及HO-/H2O一起形成的Fe(Ⅲ)不饱和的配位复合物,在此复合物中,2个邻近的Fe3+通过O2-阴离子形成Fe-O-Fe形式的桥联配位,Fe(Ⅲ)的MRI效果被大幅度抑制。

      当通过静脉注射后,纳米颗粒结合转铁蛋白的性质增加了探针的癌症靶向能力,随后其会通过转铁蛋白受体的介导被肿瘤吸收(实体恶性肿瘤细胞表面上调表达转铁蛋白受体)。

      当探针进入癌细胞内,其壳层的不饱和配位结构在癌细胞内更低的pH微环境下会变得不稳定,Fe-o-Fe的配位形式被破坏从而释放出Fe3+,Fe3+的释放程度可通过核心上转化发光纳米颗粒波长的瞬间进行监测,Fe3+被释放后其MRI效果大幅提高,可进行肿瘤的成像;此外,释放的Fe3+会通过上调的POS促进癌细胞的死亡,仍保持的GA- Fe(Ⅲ)复合物则能作为光热治疗激光辐射时的加热中心。

     作者最后用异种移植有人结肠直肠癌的老鼠进行实验,发现探针UCNP@GA-Fe(III)相对于其他阴性对照具有良好的肿瘤组织的MR和UCL的成像效果。此外,探针UCNP@GA-Fe(III)会抑制肿瘤的生长,与激光辐射联用还可大幅度降低肿瘤的体积(且不影响老鼠体重说明副作用较小)。综上,这是一例肿瘤成像和治疗效果兼具的新型纳米颗粒探针。

原文作者:CX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