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后勤保障

 用之即来 2019-06-0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军区为解决淮海战役作战部队对后勤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华东、中原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同国民党军约70万人进行第二次战略决战。战役分三个阶段,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由华东军区后勤部、华东野战军后勤司令部,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供给部、卫生部及运输司令部,华东和中原支前委员会,华中支前司令部,豫皖苏军区后勤司令部和冀鲁豫战勤指挥部共同组织实施。

支前民工担架队转运伤员   淮海战役纪念馆供稿

战前准备 在济南战役胜利结束后即已开始准备。按参战部队及民工共130万人、作战3~5个月准备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并预计发生10~12万伤员进行转运和治疗准备。具体措施:①后勤部署。根据战役要求,各级后勤对本级和所属部队、分队进行部署,按选定的配置地点,开设兵站,加强兵站运输线建设。仅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后勤就开设13个中站,每个中站下辖2~3个分站,形成兵站网。同时,根据部队分布情况和前进方向选定12条由后方至前方的运输线,并在战役发起前,完成了道路抢修。②储备弹药。华东野战军按重武器弹12个基数,轻武器弹4个基数,手榴弹40万枚,炸药9万公斤,进行了储备;中原野战军按山炮每门20~30发,迫击炮每门50~60发,六○炮每门20~30发,重机枪每挺3 000~5 000发,轻机枪每挺1 000发,步枪每支100发,手榴弹每人5枚,进行储备。③筹集军粮。战前,华东支前委员会储备粮食9 000万公斤;山东支前委员会储备8 000余万公斤;冀鲁豫战勤指挥部储备5 000万公斤。中原支前委员会采取后方前送与就地筹措方式,解决部队粮食供应。战前,每个支前供应站经常保持油、盐各1 500~2 500公斤,以确保部队供应。④筹措被装。华东野战军在战前发齐了冬装,并前送补充了50万双鞋,还为战役第一阶段储备血衣、血被4万套,裹尸布18万尺,供俘虏用的被装9.8万套及其他物资;中原野战军由豫皖苏军区赶制冬装10万套、棉被10万床、棉帽40万顶、袜子40万双及部分裹尸布。战前除第2、第6纵队外,全部发齐了冬装。⑤运输准备。战前,参战部队筹集汽车1 000余辆,雇用地方商车145辆。⑥组织支前力量。战前,地方支前委员会除动员济南战役支前民工留下继续支前外,又新动员民工72万余人,其中随军支前民工27万余人(华东15万,中原12万),担架1.6万余副,挑子3.1万副、小车4.3万辆,汽车310辆参加支前工作。山东支前委员会还组织民工担负二线运输。⑦伤员救护准备。战役后方共抽出29个医院和23个救护所(其中华东21个医院,中原8个医院和23个所)在战区内展开,并在主要交通要道开设了伤员转运站;同时,动员部分地方医院参加伤员救治工作。

淮海战役实施阶段后勤部署图

战中保障 按战役3个阶段,对部队组织实施后勤保障。

战役第一阶段,11月6~22日。后勤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华东野战军主力围歼黄百韬兵团和中原野战军克宿县、逼徐州,南阻援敌。由于战前准备充分,较好地完成了弹药和其他物资供应,以及4.1万名伤员(华东部队3.6万余名、中原部队5 500名)的救治转运任务。只是部队多路快速追击西逃的黄百韬兵团时,由于运送粮食、弹药的各种车辆、挑子跟不上部队,出现短时的断粮及弹药供应不及时现象,经战役后勤及时采取以下措施,很快得到解决:①将储备在华东、中原各地的粮食速向战区转运,就近直供部队,并从华中6分区向窑湾供应站紧急赶运粮食近80万公斤,同时,由许大庄抢运100万公斤粮食,直送双沟、褚兰供应部队。②华东军区后勤部门将二线囤集在临沂、郯城等地的弹药直接补充进攻窑湾、大许家的各纵队;两野战军还靠前开设弹药库、弹药补给所,以便就近直供部队。③华东军区后勤将被服总库移至郯城,凡南下途经临沂、郯城的部队均就地补充被装;其余部队的被装补充,由华东野战军后勤负责。④为解决伤员及时救治与后送,各医院采取超额收容,随到随治,增设伤员转运站,缩短伤员转运距离,加强物资供应,改善伤病员生活等办法,完成了卫勤保障任务。

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12月15日。后勤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中原野战军歼灭孙元良、黄维兵团,攻克徐州并与华东野战军合围杜聿明集团。①调整后方部署。为适应作战变化,战役后方及时调整了部署,增设了兵站,密化了兵站网,向前延伸了兵站运输线,使补给工作能紧跟作战部队。②增强运输力量。协同地方支前机构紧急从华北和苏北地区调用地方运输汽车52辆、马车967辆、小推车2万辆,以及缴获的部分汽车参加战地运输,及时为部队补充了弹药携运行量。③补充弹药。战中,战役后方按重武器弹药8个基数、轻武器弹药4个基数进行了储备,另储备炸药10万公斤。12月5日,中央军委要华东军区紧急调运炮弹35万发、炸药15万公斤,子弹两个基数到徐州东北地区;并利用解放徐州缴获的5.8万发炮弹、640万发枪弹(其中送华东部队炮弹5.5万发、枪弹520万发,送中原部队炮弹3 000发、枪弹120万发)和5万公斤炸药,及时补充了部队。到黄维兵团和杜聿明兵团分别被围困在双堆集和陈官庄地区后,补给线相对稳定,后勤保障转入正常。④给养保障。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参战人数(含民工)已达130万,日需军粮125万公斤。为此,先后从豫皖苏地区调运粮食7 500万公斤,豫西500万公斤,华东的鲁中南、滨海地区4 200万公斤,江淮地区1 200万公斤,保障了粮食的供应。⑤被装供应。为部队前送袜子50万双、棉帽8.5万顶、鞋子60万双、棉花15万公斤、血被5万床、血褥3万床、伤员棉衣5万套、裹尸布20万尺。⑥卫勤保障。这一阶段,先后发生伤员5万余名(华东部队3.17万余名、中原部队1.95万余名)。为增强各级救护力量,抽调医学院的学员加强一线医院,加速了伤员救治与转送任务的完成。

战役第三阶段,12月16日~1949年1月10日。后勤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华东、中原野战军全歼杜聿明集团。①调整部署。重点是对给养供应、民工战后复员留用、南下支前机构等进行了部署,并决定增设战利品收集所,明确了战利品的收集原则、要求和任务。②补充物资。利用部队20天休整的时间,按携运行量标准补齐了纵队以下部队的弹药、被装、药品和生活用品;给随军民工补发了冬装1套,鞋、袜各1双等生活用品;按20天的作战预计,由华东、豫皖苏、华中地区筹齐2 900万公斤粮食。③伤员救治。这阶段开设的医院、医疗所、医疗队,总收容量为3万伤员。战中发生伤员约2万余名,较好地完成了救治、后送任务。

地方支援 淮海战役期间,地方总共动员民工543万余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准备牲口76.7万头,担架20.6万副,大、小车88.1万辆,挑子30.5万副,汽车257辆,船8 539艘。各地支前机关组织粮食供应站110余处,筹集粮食4.8亿公斤,协助部队后勤部门前送弹药1 460万斤,后转伤员11万余人。人民群众的支援,对淮海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