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发现一枚钱币,上面文字颠覆历史,学者:教科书要改写了!

 百家杂评 2021-02-23

本世纪初,在江苏盐城古玩市场,收藏家发现了一枚铜钱,直径13.5毫米,穿孔4.5毫米,上面写有“鸣凤元宝”四个字。随后,这一发现立即震惊了历史学界和钱币界。原因很简单,“鸣凤元宝”这四个字,颠覆了中国钱币史,历史教科书可能都要因此重新改写,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唐高祖李渊的形象。

如此貌不惊人的一枚古钱币,为何引起历史学界和钱币界的震动,究竟有什么不凡之处?

从文献上可知,自汉朝之后,中国有两种格式的钱币,一种叫五铢钱,一种叫通宝钱。五铢钱从汉朝一直使用到唐初,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废除五铢钱,开始实行通宝钱,此后通宝钱一直使用到清末,比如光绪通宝。

对于通宝钱始于李渊的说法,千百年来没有人质疑过,历史教科书上也这么描述,因为《旧唐书·食货志上》上记载的很清楚:

武德四年七月(621年)  ,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唐朝书法家)  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显然,从上述记载中可见,李渊废除五铢钱,开始了中国钱币史上的新篇章——通宝钱的流行。另外,按照读法顺序不同,“开通元宝”钱也被读成“开元通宝”。

然而,这一说法却被“鸣凤元宝”给颠覆了。原因很简单,“鸣凤元宝”这四个字诉说的时代,是在621年之前!

根据《隋史》、《旧唐书》记载,“凤鸣”是隋朝末年造反领袖萧铣(xiǎn)的一个年号,仅历时一年余。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617年萧铣起兵造反,自封梁王。618年,萧铣称帝于岳阳,国号为梁,年号鸣凤。所谓萧铣立国号为梁,是因为他姓萧,而南北朝时有一个南方政权就叫梁国,开国皇帝叫梁武帝萧衍,据说是萧何后人。

相信很多人对萧铣知之甚少,其实当时萧铣的疆域非常大,实力也很强悍,不是一个弱小的诸侯。根据史书记载:萧铣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四十万,雄踞南方。

可以说,这是一个可以争夺天下的霸主,定国号“鸣凤”,寓指“不鸣则已,一鸣惊天下”。当然,萧铣很不幸,他遇到了千古军神李靖,最终兵败被俘,押到长安被处死,享年39岁。

从史料中可知,历史上除了萧铣之外,也没有其他皇帝用“鸣凤”的年号。可见,“鸣凤元宝”中的“鸣凤”,代表的就是萧铣。

从这一些记载可以明确看到,早在公元618年,萧铣就已经制定通宝钱了。也就是说,萧铣才是通宝钱的创始人,影响了中国人1300多年。所以,有学者建议修改历史教科书,因为凤鸣通宝才是中国第一通宝钱。

既然早在武德四年之前,就已经有了通宝钱,为何没能流传下来呢?其实很简单:一者萧铣政权存在时间短,只有区区4年(621年被俘),钱币流通范围应该不大;二者李渊应该下令收缴过鸣凤元宝,毕竟钱币代表人心,李渊不可能让萧铣的鸣凤元宝继续使用。

显然,从“鸣凤元宝”的命运来看,几乎可以确定这么一点:李渊应该是“抄袭”了鸣凤元宝!然而问题在于,李渊模仿了鸣凤元宝,为何史书上还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一点没有提及鸣凤元宝呢?

其实不难猜测,主要有这三种可能:要么是敌对政权自然不提,要么李渊故意隐瞒,要么史官不知道或认为不重要。所以有学者指出:这一枚钱币的存在,至少说明了李渊存在隐瞒的可能,无疑会影响李渊的形象。

鲜为人知的是,通宝钱意义极为重大,因为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号(国号),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色彩,所以才能流通1300多年,在我国货币史上占主导地位。在此之前的五铢钱,钱币上往往只有五铢字样,或者蜀汉刘备时期的“直五百株”之类。而且,辛亥革命后,云南、福建还曾试铸“民国通宝”。

总之,一枚小小的钱币上,却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古今皆然,不信大家掏出纸币细细研究一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