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何遭到国民党众多党员强烈抵制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9-06-04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布开始国共合作,并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此后,共产党充分发挥自己在组织和宣传方面的优势,帮助国民党迅速在全国范围建立起省、市、县各级党部。仅广州就从原有的12个支部发展到64个支部,拥有国民党党员7780人。

共产党人尽量保持低调

尽管李大钊等共产党员不惜放弃自身发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国民党组织上,导致随后一年时间,共产党人数基本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但由于共产党员的出众能力和群众的支持,多省国民党党部职位由共产党员担任,最终还是招致了国民党内部的强烈抵制。

中共中央在国民党“一大”前后都极力保持低调,在会议期间的人事安排上,不在各委员会中谋求职位,尽量不推荐自己人担任各级职务。同时,在选举代表时“拒绝当候选人,大家都选孙为代表,他们在选票上只写‘孙逸仙’,别的什么都不写”,以最大限度避免给国民党右派提供说闲话的任何借口”。

共产党员获得3部长、10委员席位

尽管如此,共产党在孙中山和廖仲恺等人支持下,在国民党“一大”依然收获颇丰。当时,中共及社会主义青年团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总人数当时只占国民党在册党员总人数的2%,但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占到了全体代表人数的10%。

在选举出的中国国民党的42名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中,共产党就占了10名,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谭平山、李大钊、于树德等3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25名中央执行委员中占12%;毛泽东、瞿秋白等7人被选为候补委员,17名候补委员中占41%。共产党人毛泽东、谭平山、林伯渠分别被任命担任宣传部、组织部、农民部的部长。

共产党员在多省党部占据重要位置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国民党在各地的成员身份复杂,很多本身就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与共产党人格格不入。为了迅速在各省党部开展工作,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不得不亲力亲为,甚至主持工作,导致不少地方国民党党部的组织部及执行部实际上都由共产党员掌控。

李大钊所在的北京执行部负责管辖北方各省,国民党“一大”后仅1年时间就发展党员上万人。但因为国民党在北方缺乏基础,缺乏人才,所以该部从组织、教育宣传,到各部部长及秘书、助理等,大半都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担任。

国民党右派坚决抵制国共合作

由于共产党承担了多个省份的党部工作,国民党内许多老党员认为党权旁落,心里十分着急。连14岁跟随孙中山并长期担任其机要秘书的冯自由也在1924年8月的国民党中央全会上,炮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公开唱反调,直到孙中山“目已发红,久不退”,才有所收敛。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不幸逝世。同年11月2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谢持、邹鲁、林森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的灵前,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宣布取消所有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开除李大钊、毛泽东等的委员和候补委员职务,并危言耸听“再过一年,青天白日之旗,必化为红色矣”。

西山会议派的分裂行为虽然没有得逞,但随着后期农民运动在各地的深入开展、国民党新右派军权的不断扩大,“四一二”“七一五”等反革命政变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最终在屠杀中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