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郎朗大婚霸屏热搜:天才钢琴家成功的背后,是魔鬼教育和你无法想象的付出

 灵魂出窍KKK 2019-06-04

郎朗大婚的消息在热搜霸屏了一整天,享誉全球的天才钢琴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丽丝。男才女貌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一对新人,因为,新娘不仅有貌,更有才。

比郎朗小13岁的吉娜·爱丽丝,也是一名钢琴家。她出生于德国,是德韩混血儿,毕业于汉堡音乐戏剧学院。8岁就登台演出,精通德、英、法、韩等多国语言,如今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看着新娘如此优秀的履历,让人不禁想起郎朗父亲郎国任曾经关于儿子婚姻的言论:

“找有权有势的吧,有下台的时候;找有钱的,郎朗的钱够花,而且我们是艺术家,注重精神的享受;找皇家的还不错,我们和查尔斯王子关系好,可他没女儿……”

虽然后来郎爸澄清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按照他的作风来看,说出这样的话还真是不奇怪。在郎朗的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中,他直言不讳地聊到音乐路上,和“暴君”父亲郎国任的一次次激烈冲突。这个被视为百年难得一遇的音乐天才,背后有着你无法想象的付出

儿子在台上的荣光有多么巨大,我这个母亲内心的酸楚与感慨就有多么深重。”郎朗母亲坦言。

“魔鬼”教育

天才5岁成就人生首个第一

起先,我晚饭后练琴会到七点,后来延到八点,后来又到九点,十点甚至十一点。公寓楼的墙壁很薄,四周的的邻居,甚至隔壁门楼的邻居,开始抱怨了!

“吵死人了!”

“你在不停下来,我要打断你的手!”

父亲平静的回答:

“我会叫警察!别理他们继续练琴!”

——摘自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1982年,郎朗出生在中国东北沈阳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军队文艺团体的专业二胡演奏员。郎朗出生后,父亲满墙满地的画五线谱,对儿子进行音乐启蒙,郎朗两岁时就已经会读音符了。

父亲认为钢琴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的乐器,尽管当时中国的普通家庭收入并不高,但父亲还是为郎朗购买了钢琴,并且梦想郎朗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

为了能够给郎朗授课,父亲一直在一排管风琴的键盘上研习钢琴演奏。在父亲的指导下,郎朗学习音阶或练习教材,开始了他的钢琴生涯。当时的郎朗还够不到踏板,只有在钢琴凳上垫上枕头,才能摸到琴键。每天晚上,父亲都要问他当天练了多长时间。如果郎朗的回答不能令父亲满意,他就必须放下正在做的任何事情,马上回到钢琴边去。

“练习,郎朗。你要每日每夜的练习。你要尽你所能成为最好的钢琴家,除此之外你什么都不要想。”
“马上就去,郎朗,一直练到吃晚饭才能停。”

父亲希望郎朗的钢琴神童达到近乎完美的标准,除了更刻苦的练习,别无他途。

郎朗4岁生日时,父亲说:“我已经把我知道的一切都教给你了。现在为你找一个专业教师教你。”于是,郎朗开始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每个星期在朱教授的工作室上两节课。

一年以后,面对只有5岁的郎朗,父亲宣布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郎朗参加了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那也是郎朗的第一次正式比赛。凭借技巧很高的德米特里·卡巴列夫斯基的曲子,郎朗夺得了人生中的首个第一名。

夺冠之后,郎朗又举行了第一场独奏音乐会。郎朗说:“我喜欢在舞台上表演,温暖的灯光照在我身上的感觉。我喜欢听众的掌声。从那时起,我决定,我要当一名钢琴家。”

这是一份郎朗七岁时的练琴时间表:

早上:5:45起床,练一小时琴,7:00上学;

中午:回家吃饭15分钟,练琴45分钟;

晚上:放学后练琴两小时,然后吃晚饭,晚饭后再练琴两小时,写作业。

每天近6个小时练琴,如果是节假日,寒暑假,练习的时间则会加倍,从不间断。

望子成龙心切的郎国任,为了让朗朗考上中国最权威的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他向儿子隐瞒了外公去世的噩耗,逼着家人提前一天举行了葬礼;在儿子练琴时,他猛虎般看守着,任何人不得接近不得打扰。

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朗朗在9岁那年,终于以实力获准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成为赵屏国教授的学生。

辞职北上

练琴就像疯子那样勤奋

1992年,郎国任辞职后带着10岁的郎朗到北京求学。他们租住在一间脏乱的公寓,生活费和学费全靠郎朗母亲周秀兰节衣缩食省下的工资。背水一战的压力和焦虑之下,郎国任对郎朗的要求只有一个:要当就当第一,要练就像活不过明天那样去练

一天学校为迎国庆排练文艺节目,郎朗担任钢琴伴奏,耽误了两小时的练琴时间。父亲大发脾气之时,把儿子拉到公寓11楼的天台上,歇斯底里地拿出一瓶药性很强的抗生素,逼儿子吃下去。郎朗拼命地躲开了他,郎国任拉着儿子尖叫道:“那你就跳楼!跳下去死!你先死,我再死,我没有脸回沈阳!”

在老师的指导和父亲的监督下,10岁的小郎朗每天在钢琴上弹奏十二三个小时。父子俩的生活非常单调,除了弹琴之外,郎朗很少下楼,他唯一的游戏就是在地毯上玩,屋子里铺了一块地毯,弹累了,朗朗就往地毯上一倒,打滚。一个人打滚到觉得没意思,就拉着父亲一块打滚。

父亲每天扮演多种角色,保姆、教师、玩的伙伴。常常是父亲正在做饭时.发现儿子弹得不对,就过来跟儿子一块“抠”,不等抠完一个曲子,忽然闻到一股糊味传进来,他惊呼一声,跑进厨房,炉子上的饭已经冒烟了……

郎朗的母亲觉得这里太委屈孩子了,回沈阳起码能一家人在一起,父亲大声呵斥了并“赶走”了她。也许正是这种长达数十年的分离,在多年后郎朗功成名就时,让郎朗的母亲时时刻刻都要陪伴在他身边,再也不想分开一分一秒。

儿子的童年我已经缺席了,现在我不想再失去与儿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钟,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辛万苦,我都要和儿子一起担当。郎朗的每一场演出,他都要为我留下最好的座位,我坐在台下听儿子弹琴,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每一次我都被儿子的琴声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儿子的琴声中,我能看到自己在沈阳孤守时的悲怆身影,能听到自己在夜半时分伤感的轻声啜泣。 儿子在台上的荣光有多么巨大,我这个母亲内心的酸楚与感慨就有多么深重。”

九个月后,郎朗从3000人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一战成名

荣耀加身

有了优越的学琴环境,再加上父亲的严厉督促,郎朗的学习更加顽强和刻苦,在室内温度高达40度的情况下,他仍光着身子,挥汗如雨地练琴,为的是参加国际钢琴比赛。

在预选赛上,郎朗的琴艺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但由于年龄小而失去了参赛机会。父亲忍不下这口气,他认为这是儿子难得的锻炼机会,绝不能失去。于是,他决定自费赴德国参赛,回到沈阳到处筹钱,终于和郎朗乘上飞往德国的飞机。

到了德国,父亲一心扑在了赛事上,他细心地观摩每一个参赛选手,认真分析,悉心推敲,与郎朗一起讨论演奏的每一个细节,为儿子的参赛做了严密细致的准备。比赛那天,11岁的郎朗发挥出色,引起了全场轰动,拿了第一名。当父亲从德语中听到“郎朗”时,喜极而泣,积蓄许久的压力终于忍不住释放出来。

之后的郎朗再也没有和钢琴分开:

1995年,在日本仙台获得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金奖;

199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美国费城著名音乐学院,签约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走向了职业钢琴演奏者的道路;

1999年,郎朗应邀参加芝加哥“拉维尼亚世纪明星音乐会”替补演出。演出结束,3万观众同时起立掌声如雷。第二天,《芝加哥论坛报》惊呼“一个世纪巨星诞生!”这是世界对郎朗的肯定。

之后他开始繁忙的巡演,每年有100多场。

他曾在白宫为美国总统奥巴马演奏,也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全球亿万观众演奏。他被列入2009年《时代杂志》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名单中,郎朗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一座里程碑。

不得不说,郎朗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父亲的“逼迫”和付出,但是这种狼性教育下的成功,真的不适合每个孩子去复制。每个孩子的秉性不一样,接受“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结果也不会一样,有的孩子就能被激发能量,有的孩子可能就意兴阑珊了,有的孩子就能历练意志,有的孩子可能就一蹶不振了。

郎朗母亲的酸楚与感慨能说出来,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已成人中龙凤。可是那些没有成功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呢?

很久以后,郎朗的自传出版,母亲才知道父子间曾有过关于死的冲突。在发布会上她说:“郎国任你太狠了。”有记者问郎朗父亲后悔吗,他没有说话。

再后来,在公众面前,郎朗爸说:“要因材施教,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学郎朗。

而郎朗说:“我九岁的时候并不喜欢父亲。我知道他为了我奉献了自己的一辈子,可我却被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我相信无论你用怎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你必须爱他们。有时候父亲把我逼得太紧了,可他是爱我的。”

希望做父母的,不要用极端的方式去逼迫孩子。狼爸操作可以借鉴,但是不要太过分了。无论怎样,爱才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